返回

奋斗在晚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三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下)第四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既然如此”宁修音调陡然升高:“那本县在香山县境内设卡收税不是很正常吗?从澳门来香山县的要收,从香山县去澳门的也要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赵广宁的面色不由得变得惨白。

    这句话他当然听过,只是宁县令用在这里听起来却似别有一番味道。

    宁县令这是在敲打他,澳门的座商也是大明子民,自然也应征税纳税吗?

    赵广宁来香山县前信心满满,现在心气却泄了大半。

    他总觉得宁县令那双眸子里有一股令人难以拒绝的东西。

    赵广宁咽了一口吐沫,讪讪笑道:“宁县令说的好啊,小人佩服,小人愿意支持大人此举。”

    宁修嘴角微微上扬:“本官还有一句话送你。”

    “大人请讲。”

    赵广宁扳直了身子,一副恭敬聆听训导的样子。

    “,!”

    宁修一字一顿的说道。

    赵广宁听得一怔,口中默默念着:“,!,!”

    赵广宁深吸了一口气,感慨道:“大人字字珠玑,小人受教了。”

    宁修满受了赵广宁的恭维,和声道:“润田,你是商贾不假,但商贾亦是陛下的赤子。”

    宁修借用了一下崇祯皇帝的名言“贼亦朕赤子”并加以改编。当然,现在崇祯皇帝还没投胎呢,他的祖父万历皇帝才是个半大小子。

    宁修当然不会认为赵广宁真的服气。但他不需要赵广宁完全服气。

    赵广宁服从他的命令即可。只要赵广宁这个澳门最大座商服软,其余行商坐贾必定不会再与香山县衙呈对抗姿态。

    宁修举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用茶盖刮了刮茶沫。

    只这一个小小动作,赵广宁便知道宁县令是要送客了。

    这是官场潜规则,根本不需要明说。

    “小人会与澳门商会之中的商贾言明此事,必不会因为此事再叨扰大人。小人告辞!”

    赵广宁冲宁修拱了拱手,躬身离去。

    赵广宁走后宁修唤来了戚文嘱咐道:“派个人盯着那个商人,我对他不放心。”

    戚文抱拳领命而去。

    宁修突然有兴趣到香山县学去看看,便打了知县仪仗出了县衙直奔县学而去。

    香山县学和其他县学大同小异,都是学庙合一的。

    所谓学即指县学,所谓庙即指孔庙。

    大明尊孔,孔圣的地位比亚圣孟子不知高出多少。

    香山县地处广州府,文教与南直隶、江西、浙江那边自然没法比。这边的子弟大多受到父辈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经商,胆子小点走走陆商,胆子大的则做起海商。

    陆商相对安全,尤其在这万历年间,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只要肯吃苦总能赚到银子。

    海商的风险就大多了,不但有可能遭遇到海上风暴,还有可能遇到海贼海盗,这些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杀人越货无所不做。南洋哪里是那么好下的,一趟下来总会有些人员折损。

    当然,读书人在这个时代毕竟身份卓然,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读书的。

    广东文教虽然不比最出挑的那几个布政司,但仍是中上水准,比之北面诸省更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县尊突然驾临,香山县的学官都惊慌失措起来。

    在教谕孔方的带领下,一众训导、生员都来到县学大门前迎候县尊大人。

    他们都听说这新任县令年纪很轻,可当他们看到宁修时仍然骇了一跳。这县令竟然如此年轻啊!

    看模样也就是十七八岁,甚至比不少香山县的生员都年轻。

    “下官香山县学教谕孔方拜见县尊大人。”

    孔方冲宁修躬身一礼,神态极为恭敬。

    宁修连忙把他虚扶起来,说了些场面话。

    教谕主一县学政,地位十分清高,便是县令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孔教谕,本县共有生员多少人?”

    “禀县尊。”

    孔方渐渐恢复了镇静,慢条斯理的说道:“本县共有廪生十人,增广生员二十人,附学生员五十人。”

    一共八十人,倒也不算多!

    按照明初定制,一县生员大概是二三十人。但那是明初,明中期以后增加了附学生员,这一部分基本属于捐钱就可以当的。

    明末连官都能捐买了,别说区区一个生员了。

    “廪生之中,又以张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