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晚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二章 海税(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历皇帝不是傻子,这种背黑锅的事情自然不愿意做。

    可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张居正,只得问道:“此事次辅他们怎么看?”

    “陛下,这是内阁一起拟出的章程,非臣一人之意。”

    张居正也明白万历皇帝的意思,直接堵死了万历帝的话头。

    “咳咳,兹事重大,让朕且在想想。”

    万历皇帝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朕听说那宁修任职广东海防道按察使以来,搞得有声有色,元辅举荐的人果然不凡。”

    张居正不知万历皇帝为何会突然提起宁修,但既然皇帝提到了,他也只好顺着说道:“陛下,这宁修确实不错。但还是太年轻了些,需要在地方多历练历练。至于老臣不过是为国举贤,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耀。”

    “宁修建议全面开海,元辅先生以为如何?”

    万历帝有些兴奋的问道。

    “这个”

    张居正皱了皱眉。

    其实他打心眼里是愿意看到放开海禁的。

    当年隆庆开海时他也曾出过力。

    只是要全面放开海禁,难度极大。

    且不说沿海那些富商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官员会极力反对,便是朝廷自己也可能收不过来税。

    毕竟大明海岸线之长举世罕见。辽东、天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每一处都能下海,难道每一处都设立市舶司收税?即便真的在每一处设立市舶司,那么以怎样的方式收税?

    是按船收税还是按照货物多少收税?

    “老臣是支持全面开海禁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张居正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臣以为可以在一处先开试点。”

    万历皇帝极为失望的道:“月港不是已经做过试点了吗?”

    “老臣的意思是以一省为试点。”

    万历帝这才稍稍打起兴致,追问道:“元辅先生以为在何处试点?”

    “无非福建、广东、浙江三地择其一。”

    对此张居正也是做过一番深入研究的。

    在他看来,这三处各有优势,但共同点都是利于海贸。

    尤其是广东、福建,下南洋十分便捷,最适合做开海试点。

    “老臣觉得广东最合适。”

    “为何?”

    万历帝一脸茫然。

    “因为陛下在此设立了海防道啊。”

    张居正解释道:“在别处开海禁试点,即便开始收税也缺乏人手。可广东不同,此处有海防道,宁修前不久就募兵数万人,足以完成收税之举。”

    “哦。那便在广东试点吧。全省之内放开海禁!”

    万历皇帝大手一挥便定下了一件大事,仿佛他真是说一不二的千古一帝,而不是一个被皇太后禁足在乾清宫的傀儡皇帝。

    “朕觉得便按照船头收税好了,这样直观便捷。”

    万历皇帝甚至连收税方式都想好了,他背负双手踱起步来,过了良久点头道:“一艘船按照四十两来收,这样一年怎么也能赚个几十万两。陕西、河南的赋税不就有着落了吗?”

    张居正直是惊了。

    他不曾想皇帝陛下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最终还是绕回到这里。

    “这个海税之事犹未可知,而且老臣觉得仅靠广东一地不一定能够收到这么多赋税啊。”

    张居正可不打算冒险,万历皇帝闻言面色立刻拉了下来。

    “元辅先生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陕西、河南的百姓饿肚子吗?难道要看着朕做个不疼惜子民的无道昏君吗!”

    张居正有些愕然。他想不到万历皇帝会把话说的这么重。再怎么说他也是为了皇帝好啊。

    “陛下,若陛下执意如此也不无不可,但前提是保证广东海税能填补上陕西河南夏税。”

    张居正还是不肯松口。虽然他知道海贸利润丰厚,但对于能收多少税还是心里没底的。

    要是他现在答应了皇帝,将来广东收的海税却不能填上窟窿,那朝廷可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朕朕答应元辅先生就是。”

    万历皇帝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服了软。

    “那即刻便颁旨吧,在广东开海禁!”

    对于突然前来一名传旨的太监宁修是很惊讶的。

    因为前不久才有一名太监来到香山县传旨。在那道圣旨中,宁修被授予广东海防道按察使的官衔,全权负责广东水师编练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