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晚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科试科试(上)(第二十六更,求订阅,求月票!)(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荆州府,江陵县。

    县学生员们进入了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所有人都铆着一股劲想要在这次科试中一鸣惊人,顺利取得乡试的参试资格。

    宁修自然也不例外。

    新任提学官仇英亲自主持县学、府学科试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宁修需要的只是一个公正的考试环境。

    他每日温习四书,阅览《诗经》,并未把精力分到其他科目上去。因为科试毕竟只是个选拔性考试,并不考论判,策论,只考四书五经。

    考试嘛自然是功利的,宁修自然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考试科目中。

    刘惟宁更是信心满满,他等了十年不是要向世人证明什么而是要把他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至于黑胖子柳如是,自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科试?科试是个什么东西?

    小爷来县学又不是来读书考试的,是来寻开心的。

    人嘛,开心最重要了。

    在众人紧张备考的关头,如是君的如此行径自然有些格格不入,但也为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抹欢快。

    转眼间便到了科试的日子。

    科试只考两场,上午考四书,下午考五经一天考完。

    大宗师仇英身着官袍在县学教谕何一卿和几名训导的簇拥下进入了明伦堂,开始了考前的准备性工作。

    乡试、会试在贡院举行,每个考生都会分到一个专门的号舍,每场考试都必须在号舍中进行。

    当然也包括吃喝拉撒......

    为了让生员们适应乡试的考试环境,何教谕命人在县学中搭建了简易的临时号舍,但条件环境肯定比贡院要差。

    至于舞弊肯定是不用担心的。大宗师亲自主持考试,谁敢作弊?那样不是顶风作案吗?

    若被大宗师抓个正着,失去乡试参试资格是小,被革除秀才功名是大。这些生员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不会看不清这点。

    大宗师冲身旁的何教谕,几位训导点了点头。众人便一齐走出明伦堂。

    此时生员们已经全部进入号舍就坐,几位训导沿着几列分别将试题发下,与试题一起发下的还有两张白纸,四书试的题目全部在白纸上作答。

    当杜训导走到宁修的号舍前,将试题发下时宁修还觉得有些小紧张。

    毕竟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前世他是考霸,但不意味着这一世他仍然可以出色发挥啊。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一次便是他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打开了试题。

    三道题目果然分别取自《论语》、《孟子》、《中庸》,唯独没有《大学》。

    宁修从《论语》题开始作答。题目是正常截取的,不存在截搭正合宁修的心意。

    他先是沉下心来思忖破题,有了思路后便提笔疾书。

    一篇文章一气呵成的写完,宁修感受到无比的畅快。

    原来科举考试比他想象中的要容易的多,只要基本功扎实,平日里练习的多,真正作文时并不会太卡文。

    但文章写出来只是第一步,能否算好文章还得考官点评。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好坏全凭个人喜好。

    天知道这位大宗师喜好什么口味,宁修只能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给大宗师一个好的印象。

    第二道题目出自《孟子》,是一道截搭题。

    所谓截搭是为了应对考生押题而演变出的一种试题。

    题目上下两句各截取自一段原文,合在一起便有了不同的意思。

    考生们不可能按照考前准备来作文,必须现场分析破题,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

    但这种试题也有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引起对原文的误解。

    毕竟是从两段毫不相干的文章中抽取出的上下句,就那么硬生生的搭在了一起,效果能好吗?

    但题目出了考生就得答啊,绞尽脑汁寻求上下句的联系找出一个立意来,作出的文章自然千奇百怪。

    宁修记得历史上大明朝廷曾经一度禁止考官出截搭题,后来又放开,几经反复。

    看的出来朝廷也看出来截搭题不利于作出好的文章。

    但大宗师今日偏偏出了一道截搭题,看来晚明时朝廷又重新允许这种题目在考试中出现了。

    无奈,宁修只得竭尽全力分析,力图从题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