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晚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章 乡试(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求月票!)(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和五经,也是乡试三场中最重要的一场。

    只要考好了第一场,剩下的两场考试便基本是走个过场。但凡文章不是差到人神共愤的地步,都能顺利中举。

    宁修闭上眼睛慢慢使自己平静下来。

    考试时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宁修一直十分注重调解情绪,以让自己达到一个冲淡平和的状态。

    过了不知多久书吏开始分发试卷,及至宁修的号舍前见少年如老僧入定一般直是忍不住的咳嗽了一声。

    “嘿嘿,某家真是长见识了,临考前都这般放松,小心一会睡着了哦。”

    宁修对书吏的挖苦揶揄不置可否,微笑着从他手中接过试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书吏眼界如此,也难怪一辈子只能做个供人驱使呼来唤去的小吏了。

    书吏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宁修却是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他平静的将卷子展开,定睛朝题目看去。

    题目一共有七道,其中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需要在一天内答完。

    题量乍一看来并不算太大,但实际考试强度很高,因为构思文章需要大量的时间。

    宁修没有跳题作答的习惯,他从第一道四书义开始来看。

    题目是“以一服八”。

    宁修只一看题,就知道这是出自。

    原文是“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以邹敌楚哉?”

    当然,这段原文是宁修自己脑补的,试卷上只有题目‘以一服八’四个字。

    这也是考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即从题目映射到原文的能力。

    若是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那还是不要把精力放在科举上了,早些回家种地吧。

    宁修并没有立刻提笔作文,而是思考文章的切入点。

    八股文的行文是有着严格的规范的,在这方面他不可能有丝毫的逾越,故而就必须在文章的立意上下功夫。

    这一段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弱的国家、小的国家与强国、大国抗衡相当于是以卵击石,是不可能战胜的。

    意思很浅显易懂,那么如何能把文章写得精彩呢

    经过长时间的作文训练,宁修提炼立意的水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很快他便有了思路,提笔蘸墨写开来。

    “齐王有服天下之心,亦不自知其难矣。

    夫齐地而止一,已非必胜之势也,而乃欲服八,抑何小视海内耶?

    今夫形势之说,似不足以量王者,顾未有不自量而轻量天下也;乃有治未治乎王者,而几欲挟其区区之地,谓斯世可自我而定,其亦未审乎天下之势,而狡焉思逞者也”

    稍顿了顿,宁修思忖了一番措辞,继而写道:“噫八其果服于一耶,一其可服八耶?欲远交以服之,既苦币赋之不支;欲近攻以服之,又恐军威之或顿;欲一举而服之,彼或合从以相抗;欲徐图而分之,彼且兵以相迎,较诸以邹敌楚将勿同乎?”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完,宁修又通读了一遍,确认满意后这才稍稍活动了番手指。

    接下来还有两道四书义的题目,与第一道类似都是很方正的题目。

    宁修最反感答截搭题,无论是大截搭还是小截搭。

    因为这种题目实际上是从两段原文中抽出两句话,硬生生拼凑起来的,考生很容易就理解错答偏了。

    好在这次三道四书义题目都不是截搭题,故而宁修答的十分顺手,很快便把三篇文章写好。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两个时辰。宁修只觉得十分疲惫。他摸了摸咕咕直叫的肚皮,苦笑着摇了摇头从考篮中取出了食盒。

    乡试考三场,每场考试都会考一整天,其间考生不得离开贡院。故而考生的午饭都是在贡院号舍里解决的。

    宁修为了防止发生腹泻,只带了一些干饼子,虽然味道差了一些却最是顶饱。

    吃惯了美食,偶尔吃一番这干饼子宁修竟然觉得有些难以下咽。

    他咬了两口饼子就着清水咽下去,觉得十分不是滋味。

    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多年以后宁修回忆起当初在贡院中吃干饼子的场景,如是教育儿子。

    不过这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却说宁修吃了几张干饼子祭了五脏庙,便擦干净手准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