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马林当时还在东弗里斯兰(包括弗里西亚群岛)全国开办了20所针对平民和农奴子弟的工匠学校,以培养人才。
当时,那些孩子入学时,自然是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的,学的也是加减乘除,包括作为语文的《圣经》。但如今,几年过去了,第一批入学的孩子们,都已经小学毕业了。所以,如今北海国第一批初中,也要开学了……
初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小学知识学习认字,以及最简单的加减乘除等数学内容。小学毕业,也就充其量识字而已。当然,也会算账了。毕竟,他们都会四则混合运算了。
不过,当初马林也是设了关卡的。贵族学校的子弟,多半来自贵族家庭和军方。所以,马林对于贵族学校,自然要求松一点。哪怕学习不好,只要不闹事,还是可以混到小学毕业的。
可对于工匠学校,马林就严格多了。因为,工匠学校们的家长,都是普通人甚至农奴,马林没必要顾忌。
所以,在20所工匠学校,马林硬性规定——小学三年级举行大考,凡是成绩太差的,一律劝退,不给混到小学毕业的机会。如此,马林也可以省下好多教育经费和纸张。毕竟,东弗里斯兰当初的教育全是免费的,是马林自己掏钱的。
如此,当年20所工匠学校的首批1万小学生,三年级过后,只剩下了6000人。其余人,都被淘汰掉了。
而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又进行了第二次淘汰——这6千小学毕业生,马林只打算录取2000人上初中。其余四千人,则发给小学毕业证,让他们去给工匠们当学徒去。或者,进入预备军官学校继续培养,以后担任低级军官。
所以,工匠学校最后剩下的2000学生,绝对都是孩子们当中的学霸。而这些学霸,学起马林亲自编写的初中教材,自然压力不大了。
……
不过,和对工匠学校的严格相比,对于贵族学校,马林则要求低多了。毕竟,这些贵族学校的孩子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