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半的枪管,也是用45号碳钢做的……
所以,马林决定——将刀身所用钢材,改为中碳钢。中碳钢虽然韧性不及低碳钢,硬度不及高碳钢,但性能折中。而且,马林还有一个办法解决表面硬度问题呢——表面渗碳……
中碳钢为刀身,韧性比高碳钢要好。遇到强力冲击,会通过弯曲形变吸收冲击力,然后恢复原形。但若是表面也是中碳钢,那就容易被敌人的刀砍出豁口了。
若是使用叠锻法,外表包裹高硬度钢,自然性能更高。可是,那样一来,成本就很高了。而且,并不是每个铁匠都有叠锻法技术的。会叠锻法打造宝刀的,都是大匠师。而且,锻打起来非常耗时。
但给骑兵打造列装的军刀,显然不能用那种方式。成本高不说,打造速度也很慢。所以,马林决定采用折中方案——中碳钢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另外,在淬火上,也使用符合刀具的先进淬火办法,而不是简单的水淬。
至于如何进行表面渗碳呢?日本那种木炭焖烧是不可取的。因为,那种渗碳法,渗碳分布不均匀,废品率较高。打造倭刀时,需要进行再度筛选,以得到合格的部分,并淘汰不合格的部分。
……
不过,马林作为历史系毕业生,曾在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看到过一种渗碳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表面渗碳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据说到现在都还有应用。
这种方法就是——把成型的铁器,放入坩埚中,然后覆盖上搅拌好的木炭、豆豉和土末,在坩埚外面加热……
木炭和豆豉都是渗碳剂,为渗碳提供碳元素。而土末则是分散剂,使得渗碳均匀,避免木炭焖烧出现的渗碳不均匀。
这种渗碳方法,使得被渗碳的铁器渗碳均匀且稳定,而且碳势很高(马林自己也不懂碳势是啥,反正对渗碳有好处就对了)。
中碳钢本来强度就不错,再经过这种优秀的渗碳技术处理,刀刃强度一定不差……
据说,春秋时期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