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马林又找来了制陶的工匠,让他们调制陶泥。调制好陶泥后,马林把5个合格的独头弹木头模型插入陶泥中,得到了模型空间。然后,他又让人使用很薄的刀片,把风干了一会儿的陶泥模型,从中间一切为二。再接着,这被分成两半的陶泥模型就被送入炉子里烧制了……
用同样的方法,马林制作了一百个陶范。但最终验收后,只剩下了7个合格品。不过,这也够用了。
有了陶范,制造独头弹就简单了——马林把两半陶范合二为一,然后浇入熔化的铅液。等到冷却好后,掰开两半陶范,就得到了一枚独头弹。
……
可是,在尝试装填和检验效果时,马林遇到了很大的难题。这和他之前想的一样——装填容易把独头弹弄变形……
因为是前装滑膛枪使用的,独头弹同样需要用铁通条捅进枪管。可是,铅制的独头弹那么软,哪能用铁通条硬捅啊?铁定会给捅坏了的……而一旦捅坏了,那就打不远了……
如何把独头弹安全地捅到枪管底部?这个问题困扰了马林很久……
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很大——既然尾部改成了类似迫击炮弹的尾翼,那么,尾部可能无法让子弹做到闭气了。而且,塞纸团或皮革垫底也不行。因为,火药在突破纸团或皮革的保护后,力作用到子弹身上,还是会有问题。细小的尾翼,无法承受足够的火药气的推力。或者说,火药气的推力,无法很好地作用到独头弹上面……
……
“后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加一个木制弹托?”马林开始回忆……
的确,在独头弹尾翼后面加一个圆柱形的软木弹托,可以解决闭气问题,而且软木弹托,可以完整吸收火药气的推力,并将推力传递给独头弹的尾翼。
……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如何在装弹时避免独头弹头部的阳膛线被铁通条捅坏?
取消头部的阳膛线,只保留尾翼?这倒是个办法。但是,会降低性
-->>(第4/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