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
按理说,他之前给刘谨送了6万两白银,给其他几人也不能少太多。但幸好,马林之前再建议刘谨做假账本的同时,把真正的收受贿赂的账本给销毁了。所以,张永等人,其实也不知道马林贿赂了刘谨多少钱。所以,马林心安理得地给每人送满1万两银子也就足够了。
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个大太监,要是每人像老刘那样送6万两,马林也吃不消。所以,每人送1万两正好。
而且,这几个家伙可不像刘谨那样,能够勒索全国的官员。因此,平时给他们送礼,有四五千两银子就不错了。马林每家送一万两,绝对不算少了。且刘谨的事情刚过去,还在风头上,这些太监也不敢做得太过。
太监果然是一种贪财的生物,张永、谷大用等人见到了补上的8000两后,都换上了笑脸,对马林和颜悦色的。
而张永倒是有心跟刘谨比一比,于是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马林送了刘谨多少钱。马林自然随口说2万两,张永果然有些不高兴。
张永现在可是接过了刘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可马林居然送刘谨的钱超过送给他的一倍,他能高兴吗?
好在马林早有心里准备,他告诉张永,他原本也只送了1万两,但刘谨又利用权势,强行勒索了他1万两,他也很无奈啊……然后,马林还故意说好话,把张永形容为一名“深明大义的新时代大明好太监”,张永也就不计较了……
说起来,张永这个人虽然也贪婪,但胃口真没刘谨那么大。而且,这货很在乎名声。当初,杨一清能忽悠张永成功,用的就是“名留青史”这个蹩脚借口。要是换成马林这样的现实主义者,肯定喷杨一清一脸。但这招对张永就是好用,因为张永很爱名声……
因为爱惜名声,张永自然不能像刘谨那样不要脸地狮子大开口。按照历史记载,在正德七年张永被丘聚揭发第一次倒台的时候,原因仅仅是贪污了七千两银子。可见,张永的胃口跟刘谨相比,实在太小太小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