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和丹麦人进行了多次争霸战争,将自身拖垮。
同时,英国也和汉萨同盟翻脸,剥夺了汉萨商人的特权,并与之竞争……
就这样,在和丹麦的军事冲突和与英格兰的贸易冲突中,曾经的北海霸主汉萨同盟在16世纪渐渐衰落。当然,和汉萨同盟对抗的丹麦也没讨到好处,两家对抗的结果就是同时衰落。而这,恰好便宜了当时刚开始发展海上贸易的荷兰。
或者说,荷兰人后来控制的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的重要贸易路线,压根就是从衰落的汉萨同盟手里夺来的。
当然,还有16世纪青鱼资源从波罗的海地区转移到北海地区荷兰附近的缘故。总之,是多种原因,成就了荷兰航海业的崛起,充满了偶然性。
……
也就是说,不是荷兰人一开始就想要称霸海洋的。而是因为荷兰人曾经的对手们纷纷自己作死,最后便宜了荷兰人。
要是论本身的造船潜力的话,光是橡木资源这一项,荷兰人就不合格!
别说橡木,就是其他木材资源也很稀缺。而木材稀缺的结果,不仅仅是造船受限,甚至连煮盐也受到限制。
就像马林刚穿越来时的情况,荷兰地区明明靠海,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柴火,无法发展煮盐业,只能选择从隔海相望的英格兰进口食盐。或者,从德意志地区进口吕讷堡的矿盐。
因为缺乏柴禾作为燃料,荷兰人甚至有生吃鲱鱼的传统。即使到了21世纪,荷兰人也有将整条鲱鱼去头去骨后,一口“闷”进肚子里的野蛮吃法,比日本人吃生鱼片都要生猛太多。
而这,也和荷兰当地缺乏木柴燃料有一定的关系。能吃熟的,谁愿意吃生的?还是整条一起吞……
没办法,低地地区柴火价格较高,而海边渔民又很穷,买不起太多柴火。所以,有时候饿了,直接用被后世吹上天的荷兰剖鱼刀刮去内脏,并去头去骨后,直接整条鱼生吞了吃,非常生猛。
所以,马林想要限制荷兰的造船业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