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林了解到后,并没有怪施瓦茨,而是询问起,火炮对城墙的炮击作用。
“少爷,我一共动用了原先的十几门短管大炮,并从船上卸下来10门长管大炮,一起轰击城墙。效果嘛,一般般,因为我们及时把城墙轰破损了,丹麦人也会趁着夜色,派出泥瓦匠,把城墙破损部分给修不好了,并进行加固。”
“也就是说,我们的火炮,还是会对城墙造成伤害的,对吧?”
“是的!”
“懂了,你帮我传达一个命令。命令东弗里斯兰舰队,把船上的18磅舰炮,全部拆卸下来,送到阵前……”
“啊?您的意思是?”施瓦茨有些吃惊。
“既然二十几门火炮只能让城墙破损,那么,老子就把船上全部600门18磅长管舰炮全部拆下来,一起轰!一定要轰烂城墙!”
“可是……这不太好吧……少爷,这么多重炮,会吓坏盟友的……”施瓦茨提醒马林,当初,他们对盟友的说法是,只有300多门重炮。要是把600门重炮都拉出来,的确太吓人。
“那……就给我拉300门过来!300门红夷大炮,也够砸开城墙的了……”说到后面,马林自语道。
接下来,联军兵马,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火炮运输过程。18磅重炮很重,差不多有18吨重。这还是减重过的版本,老版本的,重达2吨呢。
如此重的火炮,运输也是很难的。所以,把火炮从船上运下来,需要大量的人力,甚至需要用到动滑轮、。
上了岸后,也需要寻找可以承载沉重炮身的大车,大家合力把火炮推到哥本哈根城下,再抬下来,布置好,对准城墙……
就这样,接下来的日子里,在马林的指挥下,联军暂停了攻势,专心运输火炮……
马林计算过,300门红夷大炮,一轮齐射下来,就要耗费1800磅火药(火药和炮弹的比例是1比3,这是最大装药量,但攻城肯定是用最大装药量了)。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