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欧皇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0章 挖沟开渠搞开垦(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因为南明斯特地区河流纵横,方便架设水车。比如,明斯特南部的边界,就是鲁尔区北部边界——利珀河。而且,埃姆斯河也是流经南明斯特地区的。同时,南明斯特地区,也有很多天然小河,方便水车的架设。所以,其农业,才比北明斯特地区发达。

    而别明斯特地区,农业最发达的,就是西边的埃姆斯河流域。至于东边,有大片的平原,但是,因为缺乏天然小河,灌溉不太方便,只能靠天下雨。所以,这边的耕地较少。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马林却很清楚解决办法——组织人力大规模开挖灌溉沟渠呗……

    马林清楚地记得,后世自己老家那片,到处都是南北纵横的灌溉沟渠,基本都是人工挖出来的。而欧了这些灌溉渠,加上田里每隔几米远就出现的一条细长的墒沟,田里的庄稼,才能得到充分的灌溉。

    古代欧洲之所以长期流行种植黑麦,而不愿意种植小麦,就是因为缺少引水的墒沟。而小麦需水量比黑麦多多了,黑麦可以靠天下雨灌溉,小麦不行。所以,这个年代的欧洲小麦产量奇低,大部分亩产都不到一百斤。所以,小麦价格卖得奇贵,是黑麦价格的五六倍。等到“物价革命”后,会达到黑麦的7倍以上。

    也就是说,马林在东弗里斯兰推广的灌溉渠和墒沟,其实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除了已经从阿拉伯地区引进灌溉技术的意大利。

    事实上,西亚和埃及的先进灌溉技术,罗马时代已经有了的。但蛮族入侵后,这些技术都失传了,欧洲科技倒退了几百年……

    因此,别人觉得缺少河流的北明斯特地区难以开发,马林却觉得简单。到时候,只要组织大量人手,去开挖灌溉渠和墒沟,就能从那些缺乏河流的平原上,开垦出大量的良田了。

    事实上,知道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华夏国内还在冬季农闲期,经常组织农民搞“大会战”,开挖新的灌溉渠,开辟新的农田,以解决人口爆炸和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直到21世纪,全面实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