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马林决定——以后修建主干道,都修5米宽的水泥路。至于支线道路,则修35米宽的乡村水泥路。而且,5米宽的主干道水泥路,厚度和乡村水泥路一样,都是20厘米。这是因为,这个年代没有十几吨重的大卡车,马车载重也就一两吨,几乎不可能把20厘米厚的水泥路压翻了。在够用的情况下,马林也是尽量节约水泥。毕竟,这个年代工业不发达,没有压路机等机械设备,你弄太多水泥,还是得人工去处理,效率很慢。在够用的情况下,5米宽的水泥路,绝对领先这个时代了,而且无线风骚。
即便行走大军,5米宽的水泥路都是足够的了。只不过,马林打算,在修5米宽的水泥路时,在中间线上,全部切刀。这是为了防止水泥路面热胀冷缩。
虽然,马林眼下使用的粉煤灰水泥热胀冷缩的性能很好。但是,以后普及水泥使用后,肯定不能还全部使用粉煤灰水泥啊。毕竟,粉煤灰来源有限。普通的水泥路,肯定是最普通的硅酸盐水泥。那种水泥铺设的路面,必须切刀,不然路面容易坏。而且,路面中间线切刀后,也能把水泥路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再制定下交通规则,左右互不干涉,也能大大方便交通。
不过,马林来制定交通规则的话,肯定会选择靠右行驶的。不像英国佬弄的那个靠左行驶,让人别扭死了。很多去英国的人都反应,对那边的交通规则,极为不适应。
而且,现在欧洲还没有交通规则啥的。马林来制定,很容易形成统一的标准。尤其是,以后马林要征服英格兰,他决定——必须让腐国人接受靠右行的交通规则!不然罚款!
趁着现在春耕结束了,马林决定,让这支施工队,继续修一条从奥里希到埃姆登港的水泥路,以方便两个城市的交通。以后,马林还打算修建从奥里希到奥尔登堡城和明斯特城的水泥路。
这样一来,几个主城之间的交通方便发达了,也有利于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和影响。秦朝和罗马,都分别推行了驰道和罗马大道,就是为了对偌大的国家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