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假设,母亲的姐姐得了不治之症之后,长辈明知姐姐会死,提前给母亲讲解了正确的生死观,那么母亲在姐姐死亡时就不会留下无法释怀的心理阴影,之后在父亲试图给女儿讲述生死观时,她就不会粗暴地打断父亲。
如果年幼的女儿有了正确的生死观,就能更加勇敢地面对爱猫的死亡,后来的那一系列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同样的,蔡美纹第一次接触死亡竟然是与一个残忍的凶手擦肩而过,然后又经历了爱犬的死亡,而在这之前,她父母根本没有跟她谈过死亡的事。
不得不说,很多中国家长都是这样,极为忌讳跟孩子谈两件事——性和死亡,为认为这两件事极为肮脏和不堪,家长们认为只要自己不说,孩子就不会接触到这两件事。
至于什么时候说,大概永远也不说吧,他们觉得孩子长大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懂了,根本不需要说。
但是他们真能如愿吗?只要他们闭口不谈,孩子就会永远保持单纯的童心?
那些什么初中女生厕所产子或者初中男生连砍同学几十刀之类的新闻,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了吧。
由于现在孩子们普遍早熟,家长的讳言,令孩子在首次面对性和死亡时,往往是懵懂无知且毫无防备的状态,铸下大错也在所难免,根源在于家长。
现在很多学校普及了性教育课程,但是生死观这方面,似乎学校和家长都不在乎。
家长和学校讳言死亡的另一个原因,大概是觉得死亡这件事很难解释,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连他们都没有真正的理解死亡,又怎么讲给孩子听,又怎么能让孩子听懂?
无神论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主体位置,不过这也令家长们在讲述生死观的时候更加手足无措。
西方国家的家长就稍微省事一些,图方便的话可以跟孩子说,死去的宠物和家人是去天堂陪上帝去了,这样孩子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等孩子再长大一些,可以再讲述更深层次的生死观。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