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最强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电影(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俊少您这么一个支持艺术电影的人,我不赶紧的多拍的话,我担心以后都没有机会了。”

    闻言之下,殷俊一阵沉默。

    他此时想起了许安华拍了一辈子的电影,捧出了许多的影帝影后、金像奖和金马奖获得者,但自己最后六七十岁了,却还是和母亲一起住在一间500方呎的公租房里面,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财产,安于清贫。

    这样专心投身于艺术电影,立志于拍好的电影出来的女导演,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啊。

    “俊少……”

    许安华以为殷俊有点不愿意,连忙道:“要不,这部电影我只要200万的投资就行……《秋天的童话》我不要分红了。”

    “不用不用。”殷俊回过神来,摇起了头,“一码归一码。你把剧本给我看看,初步的预算有多少?你准备怎么拍?找谁来拍?”

    “剧本在这里。”许安华从包里拿出了厚厚的一叠剧本,递给了殷俊。

    剧本的封面,写着五个大字——《胡越的故事》。

    果然是这个!

    殷俊点了点头,这部由张亭坚编写剧本的反应越南难民的故事,果然还是如同上一世一样,被许安华拿到手了啊。

    《胡越的故事》作为许安华的难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最受赞誉的一部,它表面上讲述的是越南难民,实际上是隐射了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年代,香江人内心的彷徨。

    张亭坚早期的作品,有深意但并不偏颇,不像是他后来那么的极端,连祖宗都快要不认了。

    这样的故事,由许安华这种细腻而不失大气的女导演拍摄出来,真是相得益彰,也难怪在各大奖项上获奖无数,并且票房也非常不错了。

    前世的历史里,《胡越的故事》应该也就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然后许安华拿在手里,慢慢的开始找资金、拍摄,最后获得成功。

    殷俊一边翻阅着剧本,眼睛看在剧本上,却没有多少焦点。

    他在思索着,到底要不要让许安华拍摄这部戏。

    《胡越的故事》是一部好电影,这一点,殷俊没办法否认。

    但是,写这个剧本的张亭坚,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人。

    前世他从开始的寻求社会矛盾的解决办法,到了走火入魔的责怪香江的没落是因为回归,拍出的戏和说的话,都是那么的伤害两地的感情,被内地打压了二十年之久,直到2013年之后,他服软了才开始慢慢的好转。

    殷俊最痛恨这种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迁怒于他人的人了。

    香江也就是这样的文化人在煽动,所以有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像是张亭坚,包括后面的那一群白痴影星,殷俊不能说要封杀他们,但绝对不怎么会理会,相同的机会,宁愿给别人,也不愿给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少年明知道在邱得根的荔园里面,那一位未来香江的第一天后正在舞台唱歌演出,却从来没想过要挖掘她一样。

    说回张亭坚身上。

    如果殷俊让许安华拍了《胡越的故事》,1982年的第一届香江金像奖,最佳编剧就是张亭坚的……嗯,这是上一世,现在金像奖还没有出来,即使是出来了,也不会那么的狭隘。

    即使是殷俊写了其它的剧本,夺了香江第一届金像奖的最佳编剧,但《胡越的故事》肯定不可能就此泯然众人,张亭坚一定会凭借着这么优秀的剧本获得关注,从而和前世一样,获得电影公司的青睐,让他继续的编剧和拍电影。

    想了想,殷俊还是断绝了封掉《胡越的故事》的念头。

    一个国家,永远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发出。

    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也不可能只有一种电影。

    只有一种电影的电影市场,绝对不可能长久。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的多彩多姿,在于它展现的各种不同的风情和思想。

    如果所有的电影都按照殷俊的意思去做,那电影就失去了它最大的意义。

    电影,不仅仅只是娱乐,它还承担着引导人们以思考探索的责任。

    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反人类,有着道德和普通民众能接受的底线,那么都可以允许它们存在。

    至于能存在多久,能不能开创一个门类出来,那就是电影观众的事情了。

    思绪一晃而过。

    这边的许安华等殷俊看完了剧本,才说道:“我准备让周闰发出演胡越,女主角沈青还是钟楚虹来出演,杀手阿三用罗裂,记者李立君则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