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触类旁通,更进一步的。”
看见林秀秀脸上的神色,严四海不由微微摇了摇头:“道家的真人之说,虽然不是如同一些小说野语里讲的一样,满纸荒唐,神乎其神,但却也绝非完全虚妄。能被道家冠以真人之名的道士,都是历代之间集丹法大成者,是真正的练气修真之士,看他们留下的道经,再与我们的拳法武功相互对照研究,这无疑是一条捷径。另外你练的燕青拳,原本也是出自龙门寺,多读读佛经,对你的精气神也大有好处。其中奥妙,简直无法言喻啊。”
严四海的这一番话,显然是在劝说林秀秀,但说着说着,似乎就想起了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某些事,不禁大为感慨。直道道经与佛经中的奥妙,实在是妙不可言,不是自己体会出来的,就算别人去教,你也听不明白。
而事实上,练拳的人终其一生,其实练得也就是个精气神。初时练精,继而练气,最后到了最上乘则需练神,一辈子上下,无论高低,大家走的都是这样的一条路。最后决定成就的,无非就是在这条路上各人具体走了多远……。
又譬如爬山,练精化气的在山脚下刚起步,炼气化神的在半山腰,而练神的人却已经到了云端,距离山脚处不知多远了。这就是武者之间的层次。
至于道经和佛经这些古人留下来的经典,那就相当于一条前人早已走过的路,直达内心,明白了那就是心意的功夫,不明白那就是彻头彻脑的胡言乱语。因人而异罢了。
严四海早年离开国内的第一站就是南洋的大马和吕宋岛一带,斯时如他这种心怀故国之辈,很多都受过林秀秀的父亲和祖父的资助,所以尽管过了这么多年,林秀秀忽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也仍旧能够念着当年的情份,不吝指点一番。
否则,以他的功夫,如同这些亲身体会总结出来的武道感悟,除了自己的徒弟之外,那是绝对不可能对一个外人去说的。而要是放在古代,他说的这些内容,就应该是一个拳法门派,口口相传不立文字的不传之秘了。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