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高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69 突如其来的变故(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阗镇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显庆三年(658年)与龟兹镇、焉耆镇同置,几经废复,是安西都护府的南大门,是大唐又一个军事重镇。

    郑鹏看到,心里暗暗点点头。

    和自己想的一样。

    四人正想商量怎么出兵时,外面突然传来禀报声:“报,吕都护使送来最新的情报,请郑监军亲自验收。”

    又有新情报来了。

    张孝嵩会做人,不是很重要的情报,他都让人给同为监军的郑鹏抄写一份,免得被郑鹏找到理攻击自己独揽大权,情报大约是一旬一次,遇上突发重大事件,随时传来。

    今天不是送情报的日子,可有情报送过来,不用说,西域发生了大事。

    情报的重要性很重要,每次有情报,都是要郑鹏亲手验手,绝不假于他人之手。

    检验火漆封口无误,郑鹏签收后,又让护卫打赏信使,然后带他下去喝碗热汤茶、吃点东西什么的,这么冷的天跑来送情报,不容易。

    郑鹏出营房接收情报,很快就返回营房。

    人是回来了,可脸色却有点耐人寻味。

    兰朵看到郑鹏哭笑不得的脸庞,奇怪地说:“郑监军,发生什么事?怎么出去一会儿,回来就这种脸色?”

    “三弟,发生什么事?”郭子仪也忍不住问道。

    郑鹏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可他脸上的表情,有点耐人寻味。

    “是好事也是坏事。”郑鹏苦笑地说。

    这次没把情报给在场的人看,因为兰朵在这里,她不属于虎头队的人,对待这些军事机密,要注意影响。

    “到底是什么事,快说呀。”兰朵有些不耐烦了。

    郑鹏径直说:“刚刚来了一封加急情报,或者说是捷报,张孝嵩联同小勃律的军队,在商弥与小勃律交界的地方,截获一支吐蕃的运输队,经过激战,大获全胜。”

    什么?让张孝嵩抢先了?

    众人面面相觑,一下子都傻了眼。

    刚刚打算发一笔横财,就是把有雀奴的兰朵也拉进来,大大提升监察能力,没想到还没商议妥当,张孝嵩那边就截获。

    还没出师,就先听到恶耗。

    难怪郑鹏说是好事也是坏事:截获吐蕃的财货,大获全胜,无论是对大唐还是对张孝嵩,是一件好事,可对想发横财的郑鹏等人来说,是坏消息。

    正说到兴头上,都想发财后怎么花,没想到这封情报像一盘冷水泼下来。

    透心凉,心悲凉。

    兰朵有些不解地说:“这不是真的吧,不是说郑鹏刚接到吐蕃要运财货回去的情报吗,这么快就被缴获?送上门也没这么快吧?”

    库罗在一旁分析道:“说怪也不怪,细作得到情报是一回事,能不能及时送出又是一回事,就是送出后,也不是直接送到三弟手里,还得经过张孝嵩,任何一个环节耽误一下,十天半个月很正常。”

    兰朵闻言,点点头,情绪有些失望,也不再说话。

    郭子仪脸上也露出失望的神色,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开口问道:“像这种有大捷,肯定是清点过才发报,张御史缴获了多少财货?”

    这一点郑鹏没看清,闻言从怀中拿出来看,很快说道:“情报上说,缴获骏马三十七匹、毙敌三十二名,缴获财货三十箱,价值超过三千贯。”

    “张御史出动多少人,上面有写吗?”郭子仪追问道。

    “有,出动步骑合计一千五百人。”

    郭子仪问一句郑鹏答一问,答到最后,郑鹏心中一动,突然开口道:“不对,这可能是吐薰人诡计。”

    兰朵疑惑地说:“诡计?郑鹏,你的意思是,吐蕃是不是准备明修栈路,暗暗那个什么?”

    想起一句谚语,可说到一半,怎么也想不起最后那一半。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郑鹏接过话头,替她补充完整。

    “对”郭子仪分析道:“洗劫一个国家,沿途不掠夺了那么多,三千贯听起来不少了,可三十多匹马都值上千贯,三十箱财货才值二千贯,也就是说一箱财货的价值只有几十贯?也太不值钱了。”

    顿了一下,郭子仪继续分析说:“步骑一千五百人,才毙敌三十多个,太少了,要么就大唐的兵马素养太差,要么就是吐蕃方面早有准备。”

    郑鹏接过说头:“我们想到的事,吐蕃肯定也想到,明知张孝嵩在商弥驻有重兵,还一头扎上去,吐蕃那些将领不会那么笨吧?应是故意扰乱大唐注意力,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