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高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81 灞桥(第四更,求票票)(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迎接,以示对苏禄可汗的尊重。

    流程很简单,鸿胪寺的人到灞桥迎接,接到人,一路护送到长安,在金光门有大唐重臣姚崇迎接,然后送到招待外宾的驿站,下榻后梳洗、休息,等待皇帝的接见,接见的时间不定,主要看来使的份量和重要性。

    有些小国小族的使者,在长安等上几个月,也见不到皇帝的面,有的还要接受礼节培训,免得在朝堂失了仪态,或说一些惹皇帝不高兴的话。

    苏禄可汗是大唐重要的盟友,他麾下的二十万控弦之士是大唐很看重的军事力量,按照安排,到达的第二天就会在早朝面圣。

    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准备,然后在宫门外等候接见,也不知是荣耀还是折腾。

    按路程来说,苏禄可汗大约响午才到,为了防止意外,一大早王昌明就率队到灞桥驿候着。

    要是有什么意外,或者说苏禄可汗的马程快,到时客人到了,迎接队伍还没到,那会很失礼仪。

    大唐提前二个月多月就成立迎接苏禄可汗的队伍,从中可以看出对他的重视。

    灞桥驿站内,王昌明对郑鹏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郑乐正,尝一下这新出的茶,尝尝滋味如何?”

    大唐的茶,不用试,肯定难喝,和后世那种唇齿留香的茶不同,这时的茶是添加糖、盐、醋等佐料,喝起来怪怪的。

    好歹是原生态吧,郑鹏只能将就。

    等有时间,自己把真正的茶味做出来,不仅自己得益,还能趁机再开一个财路。

    “好喝。”郑鹏喝了二口,有些违心地说。

    说是迎接客人,郑鹏和王昌明不用在驿路边举目远眺,自有手下代劳,再说早就派快马作了准备,苏禄可汗的队伍到了哪里,每隔一段都有人飞马前来禀报,不存在接不到。

    一切都在王昌明的掌控之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