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仓库到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0章 王师来了(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海后,作为大明的代表,朱瞻基就不能降了规格,必须要自称本宫。

    而后的施济孙就显得有些近乎于谄媚,让朱瞻基有些不渝。

    施进卿看到后心中一叹,再看看自己的女儿和方醒大大方方的说话,不由的面露慈爱之色。

    “伯爷,您在外征伐立了多少京观?那京观是怎么立的?那些异族会害怕吗?”

    这女人太大方了,一串问题问的方醒满头黑线,可却只能微笑着回答。

    “伯爷,那您能在这边铸一个京观吗?”

    看着这个女人期盼的眼神,方醒的心中一颤,终于知道后世那些华侨在看到祖国强大后的欢欣鼓舞。

    “此处是大明之疆土……”

    那些汉人和土人们都出来迎接大明皇太孙殿下,朱瞻基见状也发表了一番讲话。

    “你等孤悬海外,却不忘大明,不忘祖宗,那就是一家人。”

    有通译在同步把朱瞻基的话翻译给那些土人听。

    “既然是一家人,那就不说两家话,本宫此次前来,是受了陛下所托,来看望大家。”

    “陛下万岁!”

    那些汉人们热泪盈眶的高喊着,让那些土人们不知所措。

    再多的思念,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一次成功的安抚,却能保持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

    这也是朱棣派郑和隔几年就出海一次的原因所在。

    大明要想保持着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就必须要那么做!

    在那些朦胧泪眼的关注下,朱瞻基从容不迫的道:“陛下在牵挂着你们,担心你们在外是不是受了欺凌,是不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本宫来了,还带来了聚宝山卫。”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朱瞻基的讲话完毕,几声欢呼后,方醒面无表情走过去,想起这些人的子孙们在几百年后,依然不忘故国,义无反顾的投身到那枪林弹雨中去,心中感慨万千。

    “中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