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49章 西线无战事(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寿州,当今天下在岳平川死后,于兵道之上最负盛名的狄相公站在城楼上,眺望着广阔北方,身后只有一位官员。

    却是因为和张正梁、谢长衿不合,年前才从渝州调到寿州任职的眉山苏寒楼。

    苏寒楼身材修长,穿着一声得体的官服,哪怕是站在天下第一美男子狄相公身畔,也并不逊色多少,尽显了读书人意气。

    毫无被朝廷迁官的挫败感。

    永贞二年冬在渝州出仕,苏寒楼和张正梁、谢长衿因政念不同,大吵了一架闹得不欢而散,其后安美芹上报临安后,吏部那边很快传来调令。

    苏寒楼赴寿州任职,擢升为寿州通判。

    这是个极大的升迁。

    但仔细看去,却是朝廷在张正梁、谢长衿和苏寒楼三人之间,选择了委屈苏寒楼,毕竟他被调走,这个升迁倒更像是个安慰。

    而且那之后,张正梁、谢长衿都升职了。

    其实最重要的矛盾,还是苏寒楼和张正梁,谢长衿的政念本是中庸两者之间,原想调停周旋,却不料同时引起二人的怒火。

    谢长衿顿时不干了。

    拂袖起身,引古论今当面将两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张正梁也非庸才,旁征博引强势反击,苏寒楼更不是无能之辈,明朝暗讽给以还击。

    三个大才,谁也赢不了。

    最后拍案各回各家——只不过事后三人皆有所悟,彼此之间反而更生出一丝钦佩。

    文人相轻。

    但文人之间,亦最易生知己之感,不同的政念,我们可以吵架,私下里我们还是可以喝酒作诗,但临安朝廷不这么想。

    永贞十二年的三鼎甲,还是珍惜着好。

    于是果断将苏寒楼调到寿州,将谢长衿调到卢升象驻防人荣州后方任职地方官,而张正梁则留在了渝州城任通判。

    其实朝野之间大多有感觉,这三人将来很可能都会入主中枢成为一朝重臣,三人之间的现状,亦可能会成为未来大凉朝堂的常态。

    毕竟君王也要制衡。

    不过苏寒楼此刻想不到那么远,看着身畔的那个当年大凉双重器之一,如今已是枢密院第一人的狄相公,忍不住问道:“不出兵?”

    狄相公唔了一声,没有说当下局势,反而说道:“自你来寿州后,一直忙于政事,你我之间也不曾有过安静交谈。”

    苏寒楼愣住,心中隐然有预感狄相公要说什么。

    果不其然,狄相公回首看了看苏寒楼,“我就想知道,眉山那个苏才子,后来怎么样了,有没有文章起朝堂,有没有以文护天下?”

    苏寒楼愣了下,旋即有些黯然,“佛曰,不可说。”

    狄相公一脸落寞,“是吗?”

    苏寒楼看着狄相公难得露出的惓态,心中忍不住有些恻隐,终究还是多说了一句:“相公高德,犹惦身后事。”

    狄相公摇头叹气,“病态大厦不若大凉,我死之不惜,却憾大厦将倾。”

    聪明人之间说话就是这么简单。

    仅是这短短的几句话,狄相公和苏寒楼两人,已经彼此明白身份,忽然间相视一笑,同声而语:“大凉尚好,不覆前辙。”

    狄相公这才回身看向北方,说出心中想法:“北蛮铁骑南侵,王琨、赵愭终究要收拢镇北军心,不会放任北蛮不管,所以很大概率会放弃岳单,转而抗拒北蛮铁骑。而岳单那一方么,一者背负着岳家的岳字,二者虞弃文之流也不会坐视北蛮肆虐燕云十六州,所以岳单不会趁火打劫。”

    顿了下,“临安那边,想必此刻已经吵得不可开交。”

    苏寒楼犹豫了下,还是有些不解,“所以,狄相公你的意思?”

    狄相公饶有趣味的回身盯着苏寒楼,看了许久,看得苏寒楼都有些尴尬了,这才相公才轻声说道:“看来你确实只适合政务而不适合军事。”

    不是每个文人都是虞弃文。

    恐怕张正梁、谢长衿皆是如此,这三人啊,文墨治国尚可,军伍定国力有不逮。

    苏寒楼有自知之明,并不反驳。

    狄相公也不介意提携一下晚辈,笑道:“我认为临安那边,吵不出结果,再以我对陛下的了解,最后很可能将这个攘夷还是安内的决定交到我手上。”

    大凉没了岳平川,只剩下自己。

    苏寒楼是聪明人,他没有继续追问,该说的,狄相公一定会说。

    狄相公果然轻声说道:“临安会选择看我的意思,而我在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