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61章 大凉再无诗仙,亦无女帝(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云台阁辅政大臣名单确认。

    云台阁大学士,由北镇抚司镇抚使、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左散骑常侍、李汝鱼权兼。

    其余学士,有稳定大理而获功提升起来的右散骑常侍魏禧,有大凉左相宁缺,右相周妙书,参知政事谢琅,再加上其他五位六部尚书。

    还加了一位。

    伤愈之后的枢相公。

    大凉朝堂上最为显赫重要的臣子,皆位列云台阁辅政。

    大定元年中秋,女帝禅位。

    赵祯登基,普天欢庆,大赦天下。

    禅位之前,女帝有一系列的手笔:嘉会门附近御园里,那座容纳了春秋五霸,外加吴夫差和伍子胥的春秋院,人间蒸发。

    女子仕朝堂的江照月,本该调入临安中枢。

    不过在江照月一封旨意后,这位开创历史仙河的罪人之女,成为北蛮都护府的行政长官,和岳单一起,一文一武工资北蛮。

    卓宗棠被调入临安枢密院,任签书枢密院事,君子旗率领穿云军,收编大风轻骑,又掌大定重卒,驻扎在寿州。

    任红婵也去了北蛮,终于和岳单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件事女帝其实不同意,之所以还是成了既定事实,是因为这是李汝鱼上的折子。

    李汝鱼上折,送任红婵去北蛮见岳单——李汝鱼根本不怕岳单在北蛮反了大凉。

    徐骁率北凉军坐镇开封,辅助岳单。

    岳家王爷岳单,率领镇北军一直在北蛮草原,欲要磨碎北蛮铁骑的锋芒,彻底为大凉所用。

    云州守将高丽仙,拨入西军,为西军副都统制。

    霍姓武将亦入西军,为都统制。

    徐秋歌封王:蜀王。

    徐秋歌的西境女王,代价极大,先是其夫君谢长衿致仕,仅在蜀中担任幕僚,其后是其大伯徐继祖致仕,加封振武大将军。

    蜀中,最终还是在女帝掌控之下。

    在各地安稳之后,女帝尚未禅位,于是和兵部、枢密院一阵商讨,最终和李汝鱼共同拍板,将大凉各大驻军改制。

    说是改制,其实也就是汇整改编,彻底放弃了先前的天策、太平和扶摇编制。

    如此不至于散乱难以管理。

    徐骁的北凉军和君子旗的穿云军以及大定重卒,汇整为一军,保留各兵种名称,又统称为大凉铁脊军,徐骁为都统制,君子旗为副都统制。

    北蛮草原的镇北军依然叫镇北军。

    西军不变。

    驻防临安周边的其余禁军,依然叫禁军。

    这也是和赵室的交换。

    赵室同意了铁脊军的成立,女帝也没有太过咄咄逼人,让禁军被赵室掌控,毕竟铁脊军如今彻底成了李汝鱼的兵马。

    赵室不可能没有一点收获。

    否则禅位之前,天下又会大乱——总不至于真的杀尽赵室罢。

    女帝禅位的当日,尚刚学会走路的赵祯,坐上了龙椅。

    当夜,又住进了鸿宇殿——按说,大凉君王应该入主福宁殿,不过女帝是何等人物,岂会让她的寝殿被赵祯占据。

    毕竟女帝心中,还有一个想法。

    如果在东土那边完成自己的千秋梦想,自然是要衣锦还乡回大凉的。

    女帝不死,福宁殿便永远只有一位主人。

    本负责女帝起居的凤梧局依然存在,只不过才女柳隐被外放,去了蜀中,成为蜀中锦官城的通判——前有江照月,后有柳隐。

    如果接下来李汝鱼能够压制赵室,那么要不了几年,大凉科举将开创女科。

    女子仕朝堂的局面,将真正奠基下来。

    圆月如轮,高悬天穹。

    赵祯登基的当夜,整个天下皆无眠。

    泰山之巅,满身尘埃却已是佛光隐现的风城主,睁开了眼,眸子之中竟有些悲天怜人的金色佛气,俨然从剑道入了佛道。

    睁眼看临安,他在等女帝来。

    女帝虽然是圣人,但她要带去东土的人,不见得都能越过西域之西的那片荒漠,从守望之地踏足东土,最方便的路径依然是泰山之巅的天梯。

    汴河畔,草冢畔,有两人并肩而站。

    一人黑衣,瘸腿。

    一人白衣,腰间佩龙雀。

    皆不言语。

    草冢里的圣人亦睁开了眼,看了一眼那对神仙眷侣,回了一句,大凉境内之战,老夫不会出手,若东土来犯,老夫可为铁脊军之帅。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