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40 给对地导弹装上集束炸弹(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按照他们之前的报价,一辆359坦克,能采购6辆69式了。

    伊拉克人对于坦克的需求是庞大的。

    “一百辆出头,意向合同是一百辆……”汪贵林不知道谢凯为什么要询问这个。

    “明天的场地测试,邀请他们的代表,全程参与,让他们获得最直观的数据。”谢凯说道。

    汪贵林担忧地看着谢凯,“项目团队担心技术泄密。”

    伊拉克人跟伊朗人,都只是潜在的买家。

    哪怕跟伊拉克人签订了意向合同。

    “泄密?这东西一旦卖出去,还能保住多少的秘密?”谢凯才不担心这问题。“必须得让他们看到,让他们下定决定采购。”

    “伊朗人需要集束炸弹,当初你怎么跟他们谈的?我们自己都没有这东西!”郑宇成转移了话题。

    原本让汪贵林去找谢凯,就因为伊朗人提出需要在红旗-2防空导弹改造后的对地导弹上加装集束炸弹。

    谢凯对于伊朗人的脑洞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货显然是准备用从中国买的集束炸弹来对付伊拉克从中国采购的庞大数量坦克。

    “他们想法是不错,不过集束炸弹这东西,并不适合装在导弹上。”谢凯摇头。

    众人盯着他,基地根本就没有集束炸弹的项目。

    连电磁炸弹,也依然在持续的改进之中。

    “我们可没有集束炸弹的研究项目,哪里去找?特别是反装甲的集束炸弹!”郑宇成抱怨着。

    谢凯摇头,“我们没有,国内有。627厂之前不是在寻求引进英国500磅bl-755型反坦克子母弹?现在应该已经消化的差不多,有成品了吧?不过他们这东西是航空炸弹。”

    国内的情况,谢凯了解的不少。

    “合作研究?”汪贵林问道。

    “如果他们条件不苛刻,就合作;如果条件苛刻,那么,就从他们手中买过来。”谢凯严肃地说道。

    空军未来使用的标准航空反坦克子母弹,都是对这种英国引进的航空炸弹消化吸收改进,研制出来的250-3子母弹。

    该弹弹长24米,弹径419毫米,全重227公斤,内部装填147枚空心装药的反装甲小炸弹,小弹的弹重113公斤,破甲威力120毫米。

    这种航空子母弹对于装甲车,非常也够用。

    可对于坦克,完全不够了。

    必须进一步改进,有效提高穿甲能力才行。

    谢凯更倾向由他们404来负责对这种子母弹进行改进。

    毕竟,以250-3子母弹为基础,可以发展出用于大面轰爆的航空温压炸弹,或则切断敌人电网的石墨碳纤维炸弹。

    问题是,404没有这方面的人员,要想搞,就又得从627厂或者国内相关航空炸弹研究单位中挖一批人过来。

    到时候,整个国内所有系统都是404的敌人,要不得。

    “他们应该会合作。毕竟我们双方的用户不同,我们主要是外贸,而他们则是为国内部队生产。国内目前每年的订单很少。”汪贵林说道。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战略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所有的军事项目都得给经济建设让路。

    军工单位,几乎找不到几家日子好过的。

    有这样的机会,627厂不可能放弃。

    哪怕利润大部分都被404拿走了,只要能有生产,他们也会乐意的。

    “可别说得太肯定。国内的兄弟单位跟我们一样,谁都希望由自己做主!”郑宇成了解国内单位的尿性。

    404不是也如此?

    跟人合作,绝对得拿大头,还得做主。

    “能合作最好,不能就挖他们的人!甚至找上级施压,反正这东西,我们得插手进去。要不然,到时候我们搞出来战斗机,没有配套的弹药,影响销量。”谢凯笑着说道。

    其他几位也都没有意见。

    对于谢凯不再啥事儿都不理会,他们彻底放心下来。

    也没有谁去提谢凯之前的事情。

    “伊朗人,你不打算跟他们谈谈?他们问了不少次,你去干什么了。”齐志远询问谢凯。

    谢凯跟伊朗人的关系,处得非常不错。

    “他们又有什么事儿?”好像就伊朗人事情多,“没钱,还事多。看看人家伊拉克人,都没有这么麻烦。”

    “可能关系到他们到手背团训练的事情。”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