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60 疯了?居然想从苏联进口发动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表面看来,从苏联获得发动机,确实比从西方国家获得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小。但是大家得注意到苏联的情况。从三年前,我就在开始研究苏联的经济……”谢凯吹牛,完全是不打草稿的。

    他连苏联方面的消息都很少关注。

    在这里,说他三年前就开始研究苏联经济,有人质疑,他都能有理由让对方相信,他并不是吹牛的。

    “苏联的经济发展越发停滞,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着能源出口等,现在国际油价……不过他们在重工业领域的投入,依然在不断增加……”谢凯说道。

    还没说两句,就被穆巴拉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谢,苏联经济如何,跟项目并没有关系。不要转移话题!”

    他们认为,谢凯这是在转移话题。

    “而且,你们跟苏联的关系并不好!”

    “不,谁都清楚,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否者我们国家也不可能做出百万大裁军的事情!我们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而现在,苏联同样一直在谋求经济改革……”谢凯说道,“甚至,在近期内,中苏两国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战争并不是符合两国利益的事情。关系正常化,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曾经的枭龙,就是使用的米格-29发动机的改进型号。

    而且,中国在没有完成涡扇十的研制工作之前,一直都是从俄罗斯在进口发动机。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是太高,但是也给了我们另外的选择。贝斯发动机的改进无法胜任,我们就寻求从苏联引进。在他们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果有大量的发动机订单,会拒绝吗?”

    谢凯的话,让人不可思议的同时,却认真思索起来。

    只要有机会从苏联引进发动机,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为了确保项目如期完成,我们必须有备选方案,只要项目开始,我们就得派出团队,同苏联进行接触……”谢凯的话,让巴基斯坦人无法反驳。

    郑宇成等人,脸上则是变得有些阴沉,不过他们什么话都没有说,努力不让愤怒表现出来。

    巴基斯坦人需要商量,第一次的接触,就这样结束。

    “你真的打算让基地派出团队跟苏联接触?”郑宇成问着谢凯。

    谢凯点了点头,“为什么不呢?”

    “你可知道这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跟苏联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张!”汪贵林提醒着谢凯。

    “知道。但是从82年开始,我们国家跟苏联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得到改善,虽然他们依然没有撤走边境上的大军……”谢凯非常清楚,跟苏联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苏联新领导人上台调整战略,学习中国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改革上而正常化。

    “你知道个屁!”郑宇成拍着桌子,怒骂着谢凯,“你想过上级会如何处理我们?而且,外汇呢?”

    “向上级打报告呗,上级批准再行动呗。”谢凯轻松地回答。

    苏联,他觉得必须去一趟了。

    马上就要倒了,各种好东西,不去弄点回来,有些对不起自己。

    问题是,现在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之前如果提出来谋求从苏联进口发动机,郑宇成他们绝对会把方案给毙掉。

    跟苏联接触,这影响真的很大。

    跟叛国投敌都差不多。

    在这偏僻的大西北,郑宇成等人根本就不知道两国关系如何。

    苏联已经撤走了部分的兵力,两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要不然,国内能调整战略重心,整个国家都为经济发展而努力?

    军工生产,降低到了一个极点,就连百万大裁军,已经提出来了。

    从知道老爹在苏联有不少的关系,谢凯就在谋划这事情,他不仅需要帮着基地搞苏联的设备,技术,人才,自己还得去捞一笔。

    不为了这些,他也不会推出王浩来。

    隐藏在幕后,闷声大发财,多好。

    “要是不批准呢?”郑宇成气得心脏病都快要发作了。

    “如果从苏联进口,真达成了协议,发动机这块,始终是被苏联人捏着我们的脖子啊。”汪贵林担忧地说道,“何况,这会让我们国内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即使我们投入,贝斯发动机,真的能用到这个项目上?”谢凯问道。

    几人根本无法回答。

    贝斯发动机的仿制工作,一直都没有停顿,甚至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