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29 搞隐身战机也只为军方的经费(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是在雷达的反射截面尽可能地小。不仅在气动布局跟外形设计上下功夫,使得飞机平面反射面积尽可能小;还得研究可以吸收雷达发射出来的探测电波的隐身涂层,武器必须内置在战机内部,而不是挂载于战机的机翼下或是腹部……就连尾部发动机,也需要做红外辐射简化处理等……”

    隐身战机,雷达反射截面都是极小。

    这是通过多种手段才能实现的,不仅气动布局的设计,还跟内置弹仓,尾部的发动机等有着莫大关系。

    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谢凯这样非专业的人员,能知道的,也就是一些网络上可以知道的。

    理论上说,这些说法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超音速巡航能力,这玩意儿就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吧?”

    “这个你不用多说。”其他人都明白。

    超七工程之前被下马的歼-9战机项目,不仅要求超音速巡航,更是要求更高的性能。

    谢凯也不准备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这不仅需要考虑战机的外形气动布局设计,更是对整个动力系统也有着要求,跟超机动能力一样,对动力系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至于超机动能力,这关系到优异的气动布局设计,同时也需要更好的发动机。”谢凯在犹豫,要不要说说关于矢量引擎的事情。

    新一代的隐身战机,必须使用矢量引擎,才能提供更大的机动性能。

    四代战机的超机动能力,有一条硬性要求,那就是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机动能力。

    矢量发动机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

    还没等谢凯说完,就被汪贵林给打断了,“我们连最基础的涡扇发动机都没有,国内航空工业心脏病的问题你不是不知道。要是有发动机,甚至歼-9都不用下马了……”

    “是啊,小谢,这问题确实非常严重。你不会想要让蓉城发动机厂再为这个项目开发新的发动机吧?”齐志远同样皱着眉头问谢凯。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投入,太大了。

    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得到成果。

    任何一款发动机,特别是性能要求更高的发动机,一旦开始搞,没有国家财政支撑,将会对整个基地的资金链造成严重影响。

    404现在涉及到的航空项目,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有着发动机,超七如果不是从苏联引进发动机,同样面临没有发动机的问题。

    为了超七项目,谢凯可是一次采购了两百台发动机呢。

    “早晚,我们都必须在这上面补课的。”谢凯幽幽地说道。

    不提发动机问题,大家还能愉快地交流下去。

    谁不知道,中国航空工业心脏病问题?

    或者,整个中国工业系统中,发动机技术这块,都是有所欠缺的。一方面是国际上对中国的封锁,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国基础太差。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能制造出来的东西,没有几样。

    后来在苏联的援助下,才建立起工业基础……

    “可你这个项目要是搞起来,我们就需要配套的发动机项目,无论是运十的发动机,还是目前的超七工程的发动机,都不是一点经费跟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我们没有可能同时上马三个发动机项目。”汪贵林神色严肃,“基地的财政根本就支撑不起更先进发动机研究的经费。”

    不是基地管理委员会不想,而是不敢去想。

    发动机研发投入,以及国内的基础情况,谁都知道。

    哪怕是引进了全套的生产技术,到现在,十多年时间,都没有完成贝斯发动机的国产化。

    “不是说了,只是预研吗?”谢凯没有说矢量发动机的事情。

    他清楚,一但说了需要这种国内目前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发动机,整个项目都会受到抵制。

    发动机问题,只能等。

    要么等苏联解体后从老毛子手里引进,要么就等国内的发动机技术水平提升上来。

    隐形战机,仅仅是图纸设计阶段,在国内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情况下,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出来的。

    走一步看一步,不能等到有了发动机再开始研究隐身战机不是?

    “别打岔,让他说完。”一直都没开口的郑宇成让谢凯继续介绍。

    他已经对谢凯说的这种战机有了兴趣。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