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42 617的人很贪心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车用发动机方向……”

    541基地在原来没有建设完成的时候,如果用来生产坦克,都比617基地的产能更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军工产业计划大幅度削减,很多军工产业把多余的产能向着民用领域转型,要再生产军品,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他们要求太高,就找相关的单位生产零部件,由541基地等按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材料,外协加工。热处理工艺等要求比较高的留在原本有合作的单位手中,最后再由咱们跟541的总装车间装配,18个月装配出五百辆,前面半年时间准备,以十二个月计算,每个月平均也不过生产40辆左右。”谢凯确实有办法。

    “这能行?”汪贵林提醒谢凯,“民品外协没有问题,只要控制质量,军方跟民品不一样,外协单位一旦生产出了问题……”

    “基地不是有不少的人目前还没有安排工作?安排一部分到外协单位盯着生产,绝对不允许代料等问题。”谢凯清楚外协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国内并没有建立起来。唯独也就是航天跟电子系统“七专技术协议”的使用,对于质量问题有一定的解决。

    否者,谢凯也不会优先考虑跟617厂合作。

    “只要能控制质量问题,控制生产进度,就没有问题。生产装甲车的单位,也能生产不少零部件。”

    “发动机呢?”汪贵林问道,“之前的发动机就是从617那边搞来的。541只有530马力的发动机生产技术。”

    “在我们有了应对方法的时候,你觉得617厂还能不低头?”谢凯问道。“实在不行,上面的大佬们会容易617的这种?一旦影响了交易……”

    到最后,谢凯已经冷笑了。

    军方分了10的利润,这保护费可不是白交的。

    目前的军方,穷的要命,别说更换装备,就连科研项目的投入都不够。

    这一次仅仅是伊拉克的订单,合同总金额就超过二十亿美元,结果就因为617太过贪婪而使得合同无法达成,怎么能行?

    “龙耀华首长跟李明山首长过几天会陪同伊拉克人一起过来。”

    “那正好。”谢凯笑得很阴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花费巨额外汇引进英国技术,结果搞出来的东西都不如咱们这种非专业单位随便搞出来的东西,他们还有脸?”

    “你小子少给人上眼药,得罪了人,指不定以后什么时候恶心你一把。”汪贵林见谢凯想要通过龙耀华等找617的麻烦,劝谢凯少要得罪人。

    必经以后谢凯上位,仇人太多,寸步难行。

    “放心吧,我知道的。”谢凯自然明白,有些人不会去管国家利益什么的。“只要他们不过分,抛开成本,他们生产的可以分两成纯利润,这已经很厚道了吧?”

    “会不会太多?”汪贵林有些心痛,“之前的投入,他们可是一点都没有,研究方面也没投入……”

    谢凯哭笑不得。

    人穷志短,敢不敢不要如此在意一点小利润?

    “还有波斯人的订单呢。只要在战场上打出了名声,还怕以后没有订单?617就帮忙生产,一辆坦克就能得到数十万的利润,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惹毛了,咱们在541的基础上再搞一条生产线,他们一分钱都搞不到……”

    谢凯这不是说狠话。

    617在两伊订单结束后,每年的产量降低到了一个极限。

    如果不是为了养着坦克制造单位,就连他们最新搞出来的79式主战坦克,部队都不会装备。

    军方已经在考虑359坦克的出口转内销,唯独就是嫌价格太贵了。

    “部长先生,关于贵国这次采购,原则上我们是非常支持的。不过我们国内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现在我们国家基础建设,到处都需要钱,而你们提出十亿的贷款,实在没有办法……”坦桑尼亚寻求外交部帮忙,而外交部又把他们介绍给了国家财政部。

    一句话,就是没钱!

    支持非洲黑兄弟,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问题是,中国现在没钱,心有余而力不足。

    “部长先生,你们这次的交易不是跟西北矿区合作吗?他们跟541厂合作成立了一家银行,或许可以寻求从他们那边贷款……”对于坦桑尼亚人个找上自己,李明山很无奈。

    空手套白狼,不行啊。

    404那些家伙也真是,没事儿去向黑兄弟们推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