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76 不想再去憋屈地买航空发动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让两位总工难堪,急忙站出来充当好人。

    材料等基础问题,整个国家所有的科研团队都面临的,郑宇成也不想在这上面投入更多。

    那是一个无底洞啊。

    众人听到郑宇成说新的发动机项目,一脸疑惑地看着郑宇成。

    谢凯心中有气,不想理会郑宇成。

    大家的心态,他其实很清楚,先弄出应急的再说。

    也就是这样的心态,上面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够,最终才会让国产发动机几十年才得到突破。

    “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到材料问题,如果没有的,就找材料研究院要,让他们去搞。涡扇-6发动机,咱们定个小目标吧,推重比达到7就算合格。”谢凯看着姜晨阳,看似随意地说道。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面就炸开了锅。

    “这怎么可能!连6的推重比都还没达到。”

    “就是,搞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研究完成,还没完全定型,又提高技术标准……”

    “经费不足,经验不够,技术基础差,搞这样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弄出来的。”

    姜晨阳没有说话,脸色也是不好看。

    谢凯凭什么在这里指手画脚?

    “我说的这个技术要求,不是说让原来的那东西,之前研究出来的发动机,推重比不到58,对吧?搞出来,能有什么用?难道我们的战机项目就降低标准,配套发动机?”谢凯的语气有些重了。“要么,按照要求,推重比达到7,而且还是这个批次的四台发动机达到这个程度,要么,就放弃这个项目。”

    谢凯的话,让所有人惊呆了。

    郑宇成都不知道他的火从什么地方来的。

    他们哪里知道,谢凯一想到这些都头大,涡扇六到现在还是在继续之前的技术标准,这种东西,出来没得战机使用,投入的经费,可以说白投。

    至于超七项目使用?

    超七用于教练机,涡扇六的成本有些高,用于战斗机,涡扇六的性能又不足。

    “谢凯同志,现在这样,新的几台发动机的生产,就完全得调整,很多的试验没有做完。”孙宏皱眉说道。

    他以为谢凯是因为食堂的事情在找别扭。

    “改进型号的发动机,现在仅仅只是在做部件试验,整机装车试验还没进行。要用于飞机,需要的工作可不少……”姜晨阳向着谢凯解释。

    他没有质问谢凯不懂发动机。

    他们的新设计,改进型号的涡扇-6发动机,推重比已经接近谢凯提出的。

    材料问题解决,强度问题解决,只要让进入涡轮盘的温度气流提高,就可以解决这问题。

    理论上很简单,几句话的问题,可却需要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等众多领域的突破。

    “那就用这四台发动机来做整机试验!”谢凯毫不犹豫地说道,“最开始就说过,在航空发动机这块,我们整个404是不惜代价的!不管用多少钱,耗费多少时间,都得砸出来。我不希望我们有新型战机设计出来,结果会因为国内缺少发动机,而再到国外去陪着笑脸,低声下气地求购……”

    这是一个方面。

    航空发动机这块,必须得拼命地投入。

    谢凯的火,完全是对于郑宇成等人的保守行为在发。

    “之前在苏联采购他们的航空发动机,我们本来是希望获得更好的al-31发动机,这并不是苏联人最先进的,但是他们闭口不提,就连他们的rd-33发动机,不加推力只有50千牛,加推力也只有814千牛,开加力耗油率209,理论推重比有787,交付状态推重比662,就是这样的发动机,一台开价230万美元!”谢凯的语气,越说越是悲哀。

    这些数据,如果只看推重比,没有问题。

    可再看看耗油率,就知道了。

    所以米格-29被评为短腿王,一台发动机无法支撑米格-29上天,两台,油耗太过恐怖。

    众人不知道最终rd-33发动机采购价格只有230万美元的一半,但是却知道,这个谈判过程有多难。

    因为没有。

    更因为中国制造不出来。

    搞不出来,受人讹诈也是正常的。

    “200台的rd-33发动机,耗资数亿美元,已经买下来了,钱也给了!我们难道还要继续搞这样的?”谢凯的话,让众人沉默。

    没有人这会儿敢拍着胸脯站出来说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