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90 抢人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凯问其他几人。

    他们见老大梁耀都同意了,没有什么见识的他们,自然不反对。

    牛季中来得很快。

    他到华清,没有直接找谢凯,而是让一名手下进谢凯宿舍找谢凯出校园去。

    “这事情要是被别的单位知道了,会不会拍咱们板砖?”牛季中对于谢凯提出的想法,让几名同学去帮忙盯人,然后谢凯跟劳资处再去用糖衣炮弹把人弄走,多爽。“咱们现在挖人,已经越来越难了。刚出现在人家单位附近,就被他们单位保卫科的以间谍名义抓起来,或者直接暴力驱逐……”

    谢凯目瞪口呆。

    “不是说不挖人了?”

    “那么多项目,咱们基地原本留下的那些,大多数都是普通工人跟普通技术人员……按照规划,每年至少需要数千技术优秀的人才,还得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牛季中唉声叹气地说道,“你这提议,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难怪这老家伙跑这么快。

    感情这样可以让他们完成基地挖人的任务。

    有钱有项目,没有人才,那是白搭。

    “那行,晚上我找他们一起出来,吃个饭,沟通一下,好好谋划下。”谢凯说道。

    牛季中看着谢凯,脸上乐开花,“咱们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他们盯着你们吧!”

    “我总觉得,那小子心思不纯。要是他们借着项目的机会,跟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联系,到时我们可就不好做了。”在听了陈铭善跟倪静一两人介绍了新的校企合作情况后,谭元庆很头痛。

    新的一届毕业分配工作的事情,已经开始展开。

    各个单位都巴不得都获得一些华清的毕业生。

    可现在的情况是,僧多粥少,不够分。

    红旗厂那边的人在开学时整出那样的幺蛾子,火了一把,很多学生知道了红旗厂,把红旗厂这样的单位定位他们工作的理想单位。

    要是那样,分配工作不好搞,让学校管理层一直都紧张着。

    还好,红旗厂的那些学生一直都很老实。

    现在又搞这样的大项目,大家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上面。

    “红旗厂现在在外面不好挖人了。他们挖的几乎都是技术骨干,很多单位被他们挖走人,都是元气大伤。所有跟他们属于相同领域的单位,都严密防备着他们……”李新说道。

    还没分配的学生,是最好下手的。

    “企业的事情,学校也没法插手。不过目前,不管是大压机项目,还是汽车项目的合作,我觉得都应该继续。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利用企业的经费搞项目研究,这种已经证实,对企业跟学校都是双赢的。”高敬德心中也担忧。

    作为华清大学管理层,他们不仅要培养出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更要考虑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整个国家科技发展产生的作用。

    自然是进入更多单位,比一家单位集中起来产生的效果要好。

    校长相信,每一名从华清大学走出去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红旗厂不是没生产汽车,难道他们准备插手汽车产业了?”陈铭善觉得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借着大压机项目了解,甚至优秀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有可能。汽车行业这块,他们应该不会参与,投入太大,回报率太低,而且这市场上的利润远没有他们现在干的那些利润高。”

    “他们干的什么业务?”李新问道。

    陈铭善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知道红旗厂干什么的,真不多。

    他还是通过谢凯说大压机项目的用处,才推断出来一些。

    “哦,瞧我这记性,忘记他们是保密单位了。”李新见陈铭善表情,瞬间明白,拍了拍脑袋,“目前咱们学校不是试点吗?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用人单位完全不了解毕业生的情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所有领域都在逐渐改革,为的就是更快提高生产力,加快国家经济发展。

    原本的那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人才分配,弊端很快也就冒出来了。

    全国统一分配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报到前,几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多分配到的学生,甚至不是单位急需的人才;对于大学生来说,同样如此,一旦考上大学,就端上了铁饭碗,成了国家干部,学习动力缺乏,也是目前很多学生60分万岁,61分浪费想法出现的原因。

    华清大学等国家最顶尖的学府,自然得探索人才培养的道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