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82 性能指标“666”的大型运输直升机(6/7)(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实非常困难,即使借鉴直-8的一些技术,使用直-8的一些电子设备等,性能也很难有所提升。两款直升机的载重跟飞行性能等相差都不是太大。”

    直-8同样也是超过十吨的大型直升机。

    不过谢凯清楚地知道,直-8有着致命的缺陷。

    不管是高原使用性能,还是用于作为反潜或的方面使用,性能都不足。

    “我只问一句,直-8可以用到053上面吗?”谢凯的话,让众人都愣了。

    他们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并没有想过直-8从法国引进,本来就是为海军。

    “直-8根本没法上053这样的小军舰。而大型军舰,我们现在有多少?052那样的,直-8能上去?”谢凯的问题,让其他人都没法反驳。

    053h3尾部需要配备一架直升机。

    不管是用于反潜,还是用于侦查,或则用于人员搜救,直-8根本就上不去。

    重量太大!

    “如果作为通用直升机,这本来就是法国六十年代的直升机,性能落后太多。要是作为两栖作战使用的舰载运输直升机,就这样的载重量,能行么?也就只能吊装212那样的吉普车了。”

    谢凯的言辞极其犀利。

    所有人都无法反驳。

    “你怎么想的?”郑宇成眉头完全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不知道谢凯究竟想要干什么。

    不让基地搞太多项目的是谢凯,现在让基地搞更多项目的同样也是谢凯。

    “继续改进直-7,不过这个不用考虑太多,我们可以考虑更多的使用用途,无论是作为大型战舰的反潜直升机,还是两栖作战使用的舰载运输直升机,甚至高原使用性能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谢凯说到。

    既然之前直-7的研究没有一个明确的性能指标跟方向,那就来一个。

    向着目标前行,这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技术的提升,也可以让研究人员明白需要弥补哪些方面。

    “提高技术指标?”就连冯志彪都觉得有些为难了。

    直-7要提升技术性能指标,确实不容易。

    “必须提高。而且要能在青藏高原使用。”谢凯说道。

    青藏高原上只有黑鹰直升机可以去,而这玩意儿,无论是价格,还是美国人不想多卖,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装备太多。

    只有搞出自己的大型直升机运输机。

    “具体想法可以说说。”郑宇成有些受不了谢凯这种说话的方式。

    非得等人问。

    大家时间都很宝贵的。

    “我觉得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性能指标,如果要满足高原使用,那么升限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至少得6000米;而航程不足,这是目前国内直升机的通病,原本直-7的原型机实用升限就达到了6780米,所以,这个指标得保持;至于载重量,原本直-7的最大载重量就达到了5670千克,燃油重量1830千克……新的机型,在解决了结构超重的情况下,怎么也得超过6000千克的最大载重量吧?”谢凯看着众人,漫不经心地说道。

    虽然性能指标提升的不是太多,但是对于整个直升机所使用的技术要求提高了不是一点两点。

    就连冯志彪等人都感觉到了压力。

    郑宇成他们不说话了。

    按照谢凯这样搞,直-7继续搞下去,这将会搞成国内最大的运输直升机。

    合适么?

    “诸位,我知道这里面有着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技术需要一一突破。不过既然搞技术开发,我们不能只捡容易的来做。那样一来搞出来的东西不仅落后,还浪费资金,不如不搞。”谢凯强调着。

    郑宇成等人也不说话,汪贵林甚至偷偷地给谢凯竖起了大拇指。

    这小子果然狡猾。

    也不直接拒绝,直接提出更高的技术难度让他们自己主动放弃。

    他哪里知道,谢凯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放弃,而是真的想要搞出来,直-8一直在直-8f才提出这些性能指标。

    如果按照原本的性能指标,直-7确实不算差的,奈何,基础太差,搞了十多年,因为选择了保守的设计参数跟降低成本而使用直-5跟直-6的技术以及零部件,使得这个项目失去发展前景。

    但凡有办法,国家也不会花费宝贵的外汇引进超黄蜂了。

    谢凯的目的,是促进国内直升机使用的发动机技术发展。要不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