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017 被打土豪的404(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你们把运-10团队调走了。”苏兴国提出了他们担忧的原因。

    不是他们担心,而是404干的事儿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会为了更高的利润而把这些业务全收回去。

    “运-10团队调回来,有着我们的考虑,404这边,现在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基地,而不是生产制造基地。生产加工能力,也是为了给研发这边配套,用于试验样品的加工……”谢凯无奈。

    这些情况,不是早就解释了么?

    为什么大家这样不相信人呢。

    基地在这方面,从来都没有表现出要收回这些业务的心思。

    甚至,为了促使配套单位的质量体系发展,技术能力的升级,404专门培训了一批用于质量监督的质量监督员,还让人去指导配套单位的管理制度等……

    怎么就能让人误会?

    “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国营企业改制,更多的军工单位现在失去了业务……”孙道乾把他们担忧的原因说了。

    让谢凯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几天,几乎所有跟他们有业务合作的单位负责人都过来了。

    617,541,132,一重,二重,北方工业等。

    一开始他还以为这些单位都是上门来打土豪的,等跟各个部门的人接触后,才知道他们为的是404的外协业务。

    几乎所有人都找谢凯,他们知道谢凯在基地没有职务,但是说话管用。

    都是各种哭穷,各种诉苦。

    搞得谢凯都有了那种封建时代地主老财一到过年就找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逼债的感觉。

    “老郑,咱们难道透露了准备收回这些加工业务自己干的心思?”谢凯不解。

    郑宇成摇头,“没有啊。”

    “或许是他们盯着嘉峪关那边基地的建设。工程机械厂已经投产,不过还在继续建设,65万吨大压机将会放在那里,消息很多单位都知道。”汪贵林说道。

    嘉峪关的建设工程,一直都是谢建国在负责。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工程机械这块,国内单位虽多,却没有找到几家合作的。

    经验丰富的大国企跟小鬼子合作,小的厂子又没有太大能力,最终不少小厂子被吞并,然后充实到嘉峪关。

    在这边的铁路上,很多火车上都是运输的各种设备跟调集过来的人员。

    这给人一种404要大干一场的打算。

    “还有,我们的坦克订单快要结束了,又没有新的订单消息……”

    业务少了,利润低了,别的单位担心404自己干,也是正常的。

    “呃……”谢凯没想到,事情居然是这样的。

    这一年内,他关注国内的消息少了很多。

    “国内重复建设严重,政府开始宏观调控,中央执行货币紧缩的财政政策……这些都有很大的影响。跟我们合作,虽然现在一个季度结算一次,但是我们从来不拖欠货款,这就让各个单位更愿意继续合作下去……”郑宇成得意地说道。

    目前404在国内系统中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了之前最巅峰的时候。

    虽然项目还没有原来那么多。

    但是跟外界的合作,更加紧密。

    “这事儿,就闹心了。一个个都哭穷,好歹都是我们国内军工的主要单位吧。军方给的经费不多,也能养活不是?”谢凯了解了怎么回事儿后,有些鄙视其他的单位。

    军队需要忍耐,所有的一切都为经济建设让路。

    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让人郁闷了。

    不过,核心的军工单位每年的经费也是不少,虽然还没法让这些单位奔小康,至少也是能吃饱穿暖的。

    “其实这也怪不了他们,谁都想要像我们这样,拥有自筹经费,自主立项的权利,不过上面卡得很死,根本不在这上面松口。各家单位每年的经费都有些不够。而他们又想自己搞一些项目。对于那些单位领导来说,这些都是额外的政绩不是?”郑宇成笑着说道。

    这是好事儿啊。

    国防科技的研究工作,不能去等,上级也想什么都搞,可是没钱。

    没钱搞,怎么立项?

    一旦立项了,就得调集人员,准备经费然后开始论证,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钱的。

    404不同,自己立项,不需要向上级申请项目,也不用上级调拨经费,直接开整就行。搞出来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