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58 加入与不加入,很多单位都纠结(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他们可以提供很大的市场。”

    袁克朗还是比较看好跟404的合作的。

    那些一直都跟404合作,甚至给他们代工的单位,小日子都是滋润无比。

    跟404合作最大好处就是民品单位,那么,哈飞还真的需要合作。

    哈飞就靠着民品挣钱呢。

    罗志祥看了袁克朗一眼,“运-12可以借着对方的出口渠道,获得更多国际市场用户,他们生产的是大型民航客机,秦飞生产的是中型军用运输机。我们的轻型飞机跟他们并没有市场冲突,还能填补他们在出口市场的空白。”

    这一表态,让所有人都明白,厂里的两位主要负责人都偏向跟404合作。

    几分钟过去,没人发表看法。

    袁克朗跟罗志祥都以为不会有反对意见,正准备讨论他们拿出多少经费加入到404发起的军工技术联合会的时候,有人站出来了。

    总工卫洪刚。

    卫洪刚一脸担忧地看着两位主要领导,再看看其他不说话的人,心中忧虑更甚。

    “大家是否想过,404这次从苏联引进的技术,对我们来说并没太大用处,运-12是按照北约技术标准设计生产的,引进苏联航空制造技术,是否适合运-12申请欧美适航许可。咱们单位下一步工作重点,可是申请美国跟欧洲的适航许可证。”

    运-12项目是哈飞自筹资金搞出来。

    在85年就已经取得了民航局颁发的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86年又获得生产许可,同年12月开始出口。

    搞出来后的几年,得了不少奖。

    87年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优秀项目奖;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87年,运-12开始申请英国caa适航证。到现在,英国民用航空总局对运-12飞机进行的审查跟试飞实验都即将结束,没有出现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出现意外,很快就能拿到英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民航许可证。

    按照原计划,接下来运-12将向美国航空局申请美国联邦国的适航证。

    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些问题。

    运-12的不少技术标准都是符合北约技术标准的。

    毕竟,北约各国技术标准跟国内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不一样,国内技术标准虽然引进苏联而来,这么多年,加上引进的一些西方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自己的技术标准。

    作为负责技术的人,卫洪刚担心一旦拿到苏联技术,到时候再对运-12的技术标准造成影响。

    技术标准更改,对取得适航许可证,同样会产生很大影响。

    袁克郎跟罗志祥两人对视了一眼。

    罗志祥看着卫洪刚,开口说道,“跟404合作,与技术标准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需要他们在国际上的渠道获得更多的市场订单,产量更大,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运-12虽然已经成功,销售情况却不是非常好。

    在国内,这种轻型飞机并没有太大市场。尤其是运-12刚研制成功时,根本就没有国内订单,只能从国际上寻求订单来支撑下去。

    运-12的技术成熟后,国内有人认为,运-12采用了加拿大发动机及一些西方国家的航电系统,不够国产化,不能用;还有人认为,国产的不如国外的好,用这种不如从国外引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运-12在国内订单情况可想而知。

    订单大部分来于国际,但国际订单也不多,到目前,数量也没突破十架。

    袁克郎接着罗志祥的话继续阐述跟404合作的好处。

    “跟404的合作,对整个哈飞,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跟南美洲、非洲、中东的国家关系非常好,运-12运输量不大,用途广,对这些区域没有多少资金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404在这方面的条件是任何国内单位无法比拟的。

    这些年卖军火卖得火热,跟很多国家都因为资源换装备等计划搞得很好。

    运-12最适用的就是那些没钱的小国家,至少,这样的飞机,可以作为他们国家总统的专机不是?

    罗志祥跟袁克郎两人考虑的不仅是跟404技术方面的合作,还有民用产品领域的合作。

    404这些年的崛起,不仅是军工技术发展迅猛。

    民用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强。

    一家单位,涉足的领域超过国内任何一家大型军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