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98 翻译,我要的是识字的俄语翻译(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整个合作资金涉及上百亿美元。

    项目数量多,每个项目涉及的技术资料,几乎都是用火车皮来计数的。

    除了图纸,都需要大量有各种基础技术的专业俄语翻译。

    乌克兰那边基本上提供不了俄语翻译,他们的技术人员,根本就很少有学汉语的。

    国内想消化所有技术,首先就必须把技术相关的资料全部翻译成汉语,让国内的技术人员能看明白,然后才能掌握这些技术,进一步以这些技术为基础,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项目都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专业俄语翻译。

    “以前国内技术人员学俄语的倒是不少,可现在很多都是各领域中属于核心的技术骨干,让他们做翻译,完全是暴殄天物,拿高射炮打蚊子……也没人会同意我们这样干……”汪贵林也向谢凯解释。

    俄语翻译,是目前404最缺的专业人员!

    关键是挖人都没地方去挖。

    “确实如此,基地里俄语翻译本来就不够……其他兄弟单位俄语翻译也被我们借调了……普通俄语专业的,根本不懂技术,翻译的时候有个小问题出现,都是麻烦的事儿……”

    岳林赞同汪贵林的话,基地真的抽调不出俄语翻译。

    谢凯也知道这是事实。

    像老爹谢建国,在苏联留过学,如果做技术翻译,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可他不能丢下基地那么大一摊子事情来做翻译工作不是?

    想着当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很多大学的俄语专业都得到了大量的资料,把俄语翻译成汉语。

    这也是实在太缺翻译人员了。

    当然,跟收回来的苏联废纸太多也是有关係的。

    “边境那边你别想了,方强跟谭林都在到处找俄语翻译,之前还找过我好几次,想要人……”汪国林提醒谢凯不要想着到边境去找翻译。

    中苏边境肯定有很多人懂俄语。

    这些人日常交流没问题,可很多是不识字的。

    连文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专业技术方面。

    “国内以前懂俄语的技术员,退休的应该不少吧?先给我抽调二十人,不足的返聘懂俄语的退休人员补充……”谢凯突然想到,可以返聘已经退休的人员。

    现在能打主意的,只有曾经学过俄语,在技术领域工作,已经退休的人员。

    这些人专业水平高,而且保密意识深入到了骨子里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跟苏联关係不错,五十年代国家一五计划,就是以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重大工业项目为基础,开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大量技术跟设备引进过程中,那时候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翻译人才。

    甚至很多技术人员为了吃透苏联的技术,自学俄语。

    要不然,消化起来没有这样容易。

    “你打这些退休人员的主意?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休息……”汪贵林觉得谢凯有些不地道。

    “你退休了,为什么不去休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看着咱们国家跟世界先进还差很远,谁能安心休息呢?”谢凯有些鄙视汪贵林。

    这老家伙,自己退休了都不回去带孙子呢。

    “很多退休技术人员回去后反而因为太闲过得不快乐,咱们返聘,又不要求他们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工作……”

    谢凯倒是觉得,这个方案绝对可行。

    东北老工业基地啊,那边的退休的技术人员可是不少,大多数都懂俄语的。

    “你自己去张罗,我最多给你抽调五人!”岳林咬牙说道。

    他真没法多抽调人员给谢凯。

    谢凯看他态度坚决,知道基地翻译紧缺,也就没有再讨价还价。

    “看看!看看!严忠,你自己看看找的都是人!这些人哪个像是俄语翻译?我让你给出三千一个月的高薪找翻译,你就给我找这么些人?要是他们都行,用得着给这么高的工资?”

    黄金华看着眼前一众穿着各异、年龄层次不同、几乎都是农民打扮的人,气急败坏地指着自己第一手下严忠咆哮。

    这些人,跟地里找回来的东北老农没区别,好几个腰上还憋着旱烟杆子呢!

    严忠尴尬地解释:“老闆,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翻译了。至少在俄语方面还是比较强的,唯独不好的就是不识字……”

    “不识字的,我们的那些废纸怎么分辨?我需要的是翻译,翻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