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40 运十不会坠毁吧(为盟主隔壁老王King哥1/4)(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孩子。就是我们,随时也在担心,害怕出现任何故障!”

    “我们害怕出现故障,是因为出现故障,这个项目就彻底终止,而不是担心自己的生命。”程不时接着马总的话说道。

    “我知道!”谢凯点了点头,“我也想不害怕,或许是因为我坐飞机的次数太少。”

    次数少是一方面,更大的担心是运十的制造缺陷。

    设计是成功的,生产技术却跟不上设计。

    “从第一次首飞开始,运十这是第131次飞行试验。81年飞首都,随后在83年4月25日飞东北冰城,航程1840公里;83年11月4日,做110吨最大起飞重量,商载15吨的长途远程试飞,航程3680公里……今年,连续七次飞青藏高原,飞行途中,没有出现任何的故障……”马凤山把运十的试飞过程对着谢凯介绍着。“甚至飞行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紧急情况。”

    每一次的试飞,马凤山都记得非常清楚。

    他希望以此打消谢凯的顾虑。

    “马总,我这真不是担心这个。”谢凯觉得自己胆子太小。

    脚不踏在陆地上,他总觉得没安全感。

    “对了,关于运十的下一步工作,你们是如何考虑的?”谢凯干脆转移话题。“以目前这样的状况,运十很难获得民航总局的适航许可证,也没有可能推向民用市场。”

    运十的未来,非常重要。

    谢凯并不希望运十就这样在试飞之后定型。

    “原本在试飞开始就讨论过未来改型的问题。目前看来并不合适,404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经费。”马凤山有些惋惜地说道,“如果国家同意了我们的方案,下拨足够的资金,完成剩下的试飞工作,倒是可以定型。”

    “如果81年三机部的方案得到批准,90年前,真的能交付16架?”谢凯想着自己知道的消息,“你们当初申请的是85年之前为运十投资17亿,同时还要16亿的流动资金,一共33亿……”

    谢凯很想知道,运十下马的真相是不是传言那样。

    原本看各种分析,各种议论,骂声一片,运十下马的真相,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没有什么真相比询问运十的总设计师更真实的了。

    三机部在81年的时候就申请了33亿经费,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却有人炒作说运十因为3000万经费而夭折。

    马凤山的脸上有些尴尬,谢凯的问题又没法回避。

    一开始他反对东风城插手运十项目,最后又威胁郑宇成等人接手运十。

    他的想法,马凤山等人都是不清楚。

    “33亿中,17亿的投资是建厂房以及生产线使用,其余的16亿是用于试飞实验及设计改型经费,其中包括发动机的实验经费跟研究经费……”马总没有隐瞒。

    只完成了一半试飞任务,发动机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仅仅靠着3000万的经费,根本没有可能定型的。

    “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进行改型,只以这架飞机的技术跟设计为基础进行生产,要投资的最低也是33亿?”谢凯问道。

    他想要知道,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能让运十真正地投入到制造环节,投放市场。

    “不止,这些只是基础投资跟设计改型,实验的费用。”马总说道,“要进入生产环节,一架至少得准备两千万的制造经费,如果试飞过程中需要改型,升级系统等,可能会更贵……”

    “这么便宜?”谢凯有些不相信。“波音707的二手货不都得一千五百万美元?”

    尼克松访华后,国内从波音公司引进了10架707用于民航运输,10架波音707合同总金额125亿美元,平均一架1250万美元。

    那之后,707一直在涨价。

    以目前的造价,运十跟波音707性能相当,如果一架的制造经费两千万,这算成美元不到一千万呢,就是算上涨价,也不会超过三千万。

    “生产成本并不高,如果零配件质量得到保证,成本还可以降低一些。不过价格不能这样算,研制费用,基础设施投入,都得摊薄到成本里面。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大飞机已经投资了五亿多,我们坐的这架,可以说一架成本就两亿多将近三亿……”马凤山对谢凯解释。

    “这倒也是。不过我们不算国家投入的成本,只算404投入的资金。”谢凯说道,“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两人交流起来,让谢凯没有开始那样紧张,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