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坛救世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6章 打了小的,引来老的!(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说杨轩琮目前已经退休了,不过他在史学界里面的研究可没有落下,更何况他也依旧是燕大的教授。

    燕京大学在史学界可谓是枝繁叶茂,门生故吏遍地都是!

    如今竟然被一个写小说的欺负到了头上,这简直不能忍,如果是什么史学大家的批评那还差不多,但一个同样是写小说的居然站上了道德跟学术的高地进行批判,完全是天大的笑话。

    挂掉电话之后,杨轩琮就开始在网上查看起周云深的相关作品来,他倒要看看这位口口声声说别人图书创作方式不对的人究竟能写出什么作品来。

    “这么多年才写了两本书,《少年游》讲李白的?碎叶城的少年到长安城么,这好像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历史作品啊!”

    虽然不想给讨厌的人贡献销量,但为了找出作品里面的毛病,杨轩琮还是花钱买了本电子书,直接就架着老花眼镜在电脑上面阅读起来。

    既然想要还击,那就首先了解这个作家才行,总不能学周云深那样什么都不知道就瞎开口。

    历史研究群里,一个中年教授景泽康甩出来视频链接,他打字说道:“王老,杨老,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这个,张楚的作品正在网上被批评呢!”

    潜水许久的胡炜这时候猛然出水换气了,“他的新书这么快就写好了?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得赶紧去看看才行。”

    “还没有呢,那些媒体连张楚新书叫什么名字、写什么内容都不知道,整天瞎说话。”

    胡炜跟景泽康算是老相识了,这会儿倒是好奇起来,之前还真以为张楚那本《万历十五年》写完,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

    最近胡炜正在筹备自己的新书,但对于张楚的关注一直都没有放下来,他很想看看这本书的全貌,究竟是走向神作还是趋于庸俗。

    “既然新书都不知道,那批评个什么,这是来搞笑的吧?”

    景泽康发了个微笑的表情,“谁知道呢,这年头的作家节操还真不能太高估。老胡,你可千万得注意,别跑偏了!”

    看起来有些空旷的群里面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聊天,其余几个活跃的人则是跑去看那段视频。

    过了几分钟,王牧则是怒气冲冲的发言说道:“这周云深到底是谁?简直就是败坏风气,我们都还没找他的麻烦,那部《少年游》不知道去哪里找的野史,现在想宣传新书居然扯到了张楚身上。”

    他跟杨轩琮是多年同事,同样也是他让杨轩琮把张楚的作品《万历十五年》第一章内容拿出来放在群里供大家阅读。

    自己的学生如果要批评也应该是自己来,这姓周的算哪根葱?

    如果说杨轩琮还算理智,那王牧就要护短得多,即便张楚并不是他教的。

    “说真的,万历十五年的确挺新颖,但也没有周云深说得那么不堪。”

    “张楚这孩子可千万不要被舆论影响,就怕他心乱了。”

    “是啊,这人也太不要脸。”

    王牧坐不下去了,他在群里面写字说道:“我得去微博上面帮他一把,咱们史学界可没有周云深说得那么不堪。作品好坏不是靠写作年龄来判别的!”

    “同去同去。”胡炜凑热闹的响应起来。

    另外一些历史专家也纷纷点头答应,“咱们研究历史的也得珍惜点名声啊,不能随便败坏。”

    “我没有微博就不去凑热闹了,赶明儿我写篇文章送到报社去。”

    “老吴,你写给哪家报社?咱们可别整重复了!”

    对于这群历史研究专家而言,他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面并不活跃,但是绝不缺少发言的渠道。

    ……

    如今网络舆论其实对张楚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周云深直接曝光了自己的目的,这让众多网友们看穿了他的为人。

    如果他不在节目上面宣传新书,单纯的讲诉敦煌,讲诉历史写作,然后批评年轻作家,那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现在夹杂了私货之后,批评效果就不那么美妙了。

    至少久经娱乐圈各种操作轰炸的网友们几乎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没有多少人轻易站队,毕竟害怕被反转。

    “说真的,张楚的历史知识应该不弱吧?他之前写《赤兔之死》的时候,文笔那么好,而且对三国的研究也很到位。”

    “周老师是不是知道什么内幕消息?不然为什么要单独点名张楚,有实锤就扔出来,不然就别遮遮掩掩!”

    “真心希望张楚写三国,他会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