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小霸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42章 归故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到黄月英、冯宛身边。

    “黄大匠?”

    “嗯?”

    “我能问一件事么?关于海船的。”

    “当然可以。”

    “万石海船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我怎么没听说?”

    “哦,也不能说已经造出来了,只是试制了两艘,目前还没有定型,所以没有公布。”黄月英诧异地看着陆康。“陆公什么时候也关注这些逐利的小事了?”

    陆康很尴尬。他是吴郡郡学祭酒,大部分时候都在郡学做学问,打心眼里是有点看不上蔡瑁这样的商人,私下里说过蔡瑁就是逐利之徒,只是不知道这话传到了黄月英的耳中。他本人倒是无所谓,反正陆家又不打算做生意,他也不愁吃喝,可是他身为吴郡世家代表,不能看着这么大的利益被会稽人独吞,吴郡世家连一点油水都分不着。

    “那大匠估计什么时候能定型,眼下这两艘船试验得怎么样?”

    黄月英挠挠头。“往幽州的一艘还好,往交州的那一艘问题不小,南方风浪更大,对平衡的要求更高一些。至于定型嘛,这个真不好说,有很多问题现在还看不到,要等船大修的时候才能发现,我估计至少还要三五年。”

    陆康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心里却有了主意。不能再这么迟钝了,要不然迟早要被会稽人比下去。

    说话间,孙策的座船缓缓停住,孙策的身影出现在飞庐上,向岸边的众人挥手致意。众人见状,纷纷喝采,向孙策挥手致意,大声问好。黄月英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孙策身边的父母,高兴得拉着冯宛的手直跳。“宛姊姊,你看,那就是我阿母。”

    冯宛笑着点头。“别急,别急,你可得沉稳些,别让你阿母生气。”

    “对对对。”黄月英想起阿母的脾气,连忙装出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笑不露齿,只是眼角忍不住笑意,已经弯成了月牙。

    两艘辎重船驶了过来,充当中转码头,楼船放下跳板。蔡瑁率先提起衣摆,踩着跳板上船,陆康、盛宪、黄月英紧随其后。上了楼船,蔡瑁很客气的请陆康、盛宪一起上飞庐,拜见孙策,黄月英正准备跟上去,却发现黄承彦和蔡珏并肩站在甲板上,笑盈盈地看着她。黄月英喜不自胜,奔了过去。蔡珏快步迎了上来,将黄月英搂在怀中,母女俩抱在一起,还没说话,眼泪就出来了。

    黄承彦静静地站在一旁,抚须而笑。

    “阿楚,你长高了好多啊。”蔡珏摸着黄月英的头。四年前离家时,黄月英只到她下巴,现在已经和她差不多同了,身材高桃,唇红齿白,皮肤白里透红,眉眼生动,洋溢着青春活力。

    “嘻嘻,太湖水好鱼好,尤其是四腮鲈鱼,切成细脍,味道天下一绝,配上孤菜羹,让人久食不厌。阿母既然来了,一定要尝尝。”

    “就知道吃。”蔡珏点了点黄月英的鼻子,又扬扬头,看向飞庐上正和蔡瑁等人寒喧的孙策。“就为了这人,你连家都不要了?”

    “嘻嘻。”黄月英不好意思地笑着,抱着蔡珏,撒起娇来。

    飞庐之上,孙策笑容满面,热烈欢迎,拱手环揖。“劳动诸位相迎,实在是惭愧,惭愧。”

    蔡瑁强颜欢笑,拱手还礼。“应该的,应该的。”

    陆康抚着胡须,笑眯眯地打量着孙策。“将军,四年前在庐江,老朽未能亲自迎接你,有失乡党之义,今天如果再不来,未免过份。听伯言说将军大破袁绍,守护中原百万生民,老朽甚是欣慰。家乡有如此少年英俊,老朽与有荣焉。”

    见陆康提及陆议,又刻意强调乡党之义,盛宪不甘落后,朗声说道:“陆公说得对,吴郡能有明府这样的英雄,我这个故吴郡太守也是非常高兴。不过明府击败袁绍固然是壮举,比起救助灾民来还是略逊一筹,能在备战的情况下不惜代价的救助灾民,这是大仁义,非大智大勇不能为。”

    “孝章此言,恕我不能苟同。救助灾民是大仁义,击退袁绍何尝不是大仁义?且不说袁绍麾下胡骑如何杀戮百姓,天怒人怨,且说袁绍得手,少不得要为会稽周氏兄弟报仇,会稽亦不能安矣,恐怕就连孝章也不能安心在郡学教书育人了。”

    “季宁兄,你这话就不对了,周氏兄弟助纣为虐,死得其所,会稽人岂能不知?”

    见这两个老书生要开杠,孙策很诧异,连忙劝阻。“二位祭酒过奖了,我愧不敢当。身为武士,守护一方安宁是应尽之责任。吴会一体,能为父老增光是我的荣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望二位祭酒不吝赐教。”

    陆康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