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爱国华侨来了,就是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过的那个,在首都那边建了个老大的拆车厂的那个,你还有印象吗?”
陆冠球怎么可能没印象?当时国内的几大官方媒体都对这位美国来的陈老板进行了报道,常年坚持看报纸的陆冠球当然知道,他连忙点头:“有印象……怎么了?”
“这位陈老板这次准备在国内招一批汽配和农机行业的企业合作,向美国出口零件,”黄振兴兴奋的声音都在颤抖:“老鲁!你不是一直都想要找个机会么,现在机会来了,如果咱们能把万向节卖到美国去,咱们维修厂可就成了整个萧山地区唯一一家能够出口创汇赚美元的厂子,咱们之前担心的那些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陆冠球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对啊!出口创汇!
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陆冠球和他的老伙计们不得不把自己一手辛辛苦苦创立的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打上公社企业的名头,搞点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可如果能够成功的成为了这位美国爱国华侨陈耕先生的合作伙伴,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的产品也能够出口到美国,那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和自己的这些老伙计们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特干一场。
最重要的是,有看出口创汇这面大旗,之前自己和老伙计们顾忌、担心的那些事情都可以不用在乎了。
想到就做!
陆冠球和老伙计们开了个会,会上大家达成了共识:这次的机会对于宁围公社农机维修厂至关重要,说是大家伙儿的第二个命运转折点也不为过,必须相信一切办法抓住这个机会,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
这件事成了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最核心的秘密,知道陆冠球去首都的只有与会的那几个从62年开始就一起跟着老陆打拼的老伙计,对外的说法,就是老陆出去跑客户了。
可等老陆到了首都,他心里就开始发凉:好多人!
想要搭上陈耕这趟车的太实在是太多了,这场从年初就开始酝酿的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