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9章 入瓮(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元楷心急火燎地冲进人群,一眼看到李世民,双膝一软,情不自禁地跪伏于地:“臣……赵元楷,见驾!”

    李世民刚和长孙无忌说罢要去黄河大题上瞧瞧,就看见赵元楷匆匆赶来,李世民的脸色终于冷了下来。

    赵元楷伏地不起,只是眼睛微微上翻,看到皇帝的袍袂慢慢踱到自己身前,隐隐露出一对靴尖。

    “前日朕来蒲州,见黄土垫道,平整如镜,蒲州父老,黄纱单衣,便觉过于隆重,难免扰民之嫌,只是念你一片赤诚,未予训诫。昨日,朕听说你在蒲州城中掘地为池,饲养黄河大鲤千尾,又圈坊为地,放养山羊百余,专供朕与随行文武食用,便已有心教训你了。”

    赵元楷听到这里,赶紧把头又低了低。

    李世民道:“朕巡幸河、洛诸地时,凡有所需,皆以官钱官物取备,并不铺张奢糜,地方官员只要勤勉任事,政务清明,朕亦嘉许。何以此来蒲州,赵卿便竭尽民财,饲羊养鱼,雕饰院宇?难道朕考察官吏,专凭于此?赵元楷,此乃亡隋弊俗,如今再不可复行了,你当明白做臣子的本份!你是隋时旧臣,但旧识风气,却该改改了。”

    赵元楷羞愧难当,唯唯称是,心里头仍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因为皇帝明显很不满了,却没说会不会因此惩诫他,要如何惩诫他。

    皇帝要惩办一个如此高级别的大员,是不可能随口就做出处分,必是深思熟虑之后,列举其政务得失,再隆重降旨,晓谕群臣的。所以这最后一只靴子不落地,赵元楷难免心中惴惴。

    而在李世民这边,已经是对赵元楷极度不满了,不过他还想去看看黄河大堤,看看是否真的那般不堪。如果在治理黄河上赵元楷还才比有所建树的话,对他“卖水果”的媚上行为,这次便略施小惩也无妨。

    是以教训已毕,李世民便道:“你既来了,头前带路,朕要去黄河大堤上看看。”

    黄河大堤上,那座龙王庙还真不小,里边五进的院落,雕梁画栋,平日里香火其实也还旺盛,只是如今深秋,又逢皇帝驾临蒲州,所以来人少了。

    因为这可是黄河边上,又有蒲州大城在畔,当地豪绅巨贾为求平安,对捐建此庙还是极为虔诚的。

    只是,这龙王庙里一个庙祝,七个徒弟,还有香客两人,此刻却不是念经的念经,抽签的抽签,拜神的拜神,而是被捆得结结实实的,放在后进院落一间柴房里。

    正殿之上,杨千叶一袭白衣短打,肩上负剑,黄缨剑穗飘洒下来,英姿飒爽,清丽异常,若见寻常人见了,只怕就以为她是龙女显灵了。

    皇帝驾临西城,并亲手施粥、抚慰百姓的事,已有人赶来报与她知了,李鱼在城中和西城接连两次出糗的事,自然业已禀报于她。

    杨千叶听了,虽然将行大事,心情紧张,仍不觉莞尔。

    那个混蛋,对于破坏她的大事,真是不遗余力啊,活咳他出糗。不过,因此一来,皇帝今日遇刺,唯一能脱了干系的人,也就只能是他了吧?

    毕竟,一旦天子在此遇刺身亡,这些伴驾随行的官员无论文武,全都得完蛋。当然,倒不至于杀了他们殉葬,但他们的政治前途,绝对就此止步,甚至现在就得卷铺盖滚蛋。

    反正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登基,本来也要建自己的班底呢,这正是一手两便,既可表达自己对先帝的忠孝,又可清洗朝臣,空出位置安排自己的人,两全齐美。

    但李鱼一连两次救主,虽然草木皆兵的像个小丑,但那是没有事发生,这才引人发噱,被人视为幸臣丑角儿,一旦皇帝真的遇刺,他之前神经兮兮的举动就可以解释为此人心细如发,预察端倪了。新君登基,对这样人物,就算不用,也得保下来、供起来!

    杨千叶在城中和西郊两次布局,既是为了一步步引皇帝在消除戒心的过程中踏入她的陷阱,也是在帮李鱼预先洗脱。

    “你屡次帮我,千叶安不知恩,这……也算回报于你了。”

    杨千叶抿着嘴唇儿,淡淡一笑“今日李世民一死,本姑娘就要揭竿而起,正式开始光复大隋的伟业,若败,身死而已,你我便也再无相见之期。若赢……,那我就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女皇帝,那时候……”

    杨千叶的俏眼忽地轻轻眯起,心中涌起一个很有趣、很有趣的念头。

    :返乡之旅,就在每天一大早陪父母下乡,七大姑八大姨数不清的亲戚杯筹交错中度过,每天夜色降临,昏沉沉回到近馆,再泡了浓茶醒酒码字中度过,简直身心俱疲。今天终于结束,返程之中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