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崛起军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八十四章 跳弹(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所以,我们必须用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为我们好好上一课的同时,也为国防部的同志们敲一次警钟!”

    莫洛佐夫片刻的思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一边敲着椅子扶手一边轻声细语的说着,如果不是他一身的少将制服,如果不是此刻身在靶场的防空掩体中,单就这番话而言,眼前的莫洛佐夫更像是位哲人。

    而事实上,除了他钟爱的坦克设计之外,古典哲学便是他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也正因为如此,莫洛佐夫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富有浓郁的哲理气息,当然若是用通俗的话去形容,那便是太过侨情。

    好在他的副官早就习惯了莫洛佐夫的尿性,尽管天真但人却不傻,反而脑袋转得很快,至少在解析莫洛佐夫无病呻吟的言论,比旁的人能更快的翻译成通俗的人话,于是他沉吟片刻,却摇了摇头,不无担心的说道:“这样做是不是风险太大了,毕竟新式坦克项目才刚刚起步,我们是不是应该着眼于此,而不是眼睁睁看着项目被别的设计局给夺取,不管怎么说类似166工程(即大名鼎鼎的t—62坦克),我们并不是研制不出来,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

    副官真的有些不解,自家的设计局自打二次大战前的t—26开始,直到战后的t—54坦克,一直是苏联坦克研发领域的翘楚,尽管后来苏联陆续成立多家坦克装甲车辆设计局,可依旧无法撼动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地位。

    可自从莫洛佐夫一头扎进复合陶瓷装甲化应用项目后,情况便发生了改变,由于莫洛佐夫坚持认为钢制均质装甲在未来的战场上难有建树,因此固执的要求等新式装甲完成后,方才进行新式坦克的研制工作。

    只是这样一来,其他设计局便乘势而起,逐渐取得苏军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主导权,为此莫洛佐夫设计局内不少资深军工专家对莫洛佐夫将军的决定很有些情绪,加之国防部又将复合陶瓷装甲应用项目的经费削减了大半,更是令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本就不妙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哪成想莫洛佐夫非但不考虑自家的岌岌可危的形势,反倒把得意之作拿出来当靶车,要知道这种事弄成了还好,一旦出现偏差便等于自毁长城,更何况复合陶瓷装甲应用本就有着极大的风险,既然如此,与其设计局日后举步维艰,还不如稳扎稳打保住苏联坦克装甲车辆界龙头老大的位置来的靠谱点。

    对于副官的担心,莫洛佐夫不是不清楚,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目前设计局所面临的危局,可也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冲破这道由传统思维固化的樊笼,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一手领导的设计局更上一步,令苏军装甲部队彻底碾压西方,就如同当年t—34坦克一样,不破不立!

    这是他作为一名军工大师的执着,也是他卓尔不群的勇气,更是他着眼未来的超凡信心。

    于是莫洛佐夫在副官的满眼的期盼中,缓缓的摆摆手,拒绝了眼前这位得意门生的好意:“列宁说过,凡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还是让客观规律去评判所有人的得失吧,更何况里面的那位可不是胡闹的性子!”

    说着,莫洛佐夫拍了拍副官的肩膀,便不再多说什么,径直来到炮队镜前,俯下身子,透过镜筒看向远处的靶场,副官很清楚莫洛佐夫外柔内刚的性格,知道自己的这位老师一旦认定必将坚持到底。

    而且他也清楚莫洛托夫口中那位的分量,要不是那个人开口,纵使莫洛佐夫再有天大本事也不可能将苏军主力装甲装备t—54坦克送过去当靶子,如此只能说明某些大人物还是要看看情况的。

    念及此处副官有些担忧的神色变得缓和了些,如果中国的单兵火箭筒这能击穿t—54装甲,的确有可能产生震撼效果,从而令所有人不得不反思未来装甲防护的走向问题,可问题是中国人真的能办到吗?

    “只怕又得让将军失望了!”

    想着t—54定型前那一项项残酷得近乎残暴的测验,副官的刚刚舒缓的神情不禁再次凝重起来!

    ……

    相较于防空掩体内沉闷得甚至都有些压抑的氛围,如今的靶场上却是兴奋到了极点,在得知苏军最新装备的t—54坦克被特批为下一项目的靶车,所有在比尔哥罗德靶场上的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那可是t—54坦克,即t—34坦克后,苏联有一款标榜史册的一代名车,东方阵营对抗西方的装甲主力,超越西方几乎所有西方坦克半代的无敌存在,就是这么一款近乎完美的坦克,竟然会被拿出来当靶车。

    当得到这个消息的一刹那,绝不可能便成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