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0章 匈奴宝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帮野蛮人能有什么炼钢技术,连锻造技术也烂,都可以说我们是用自家炼制的环首刀砍赢了匈奴人。

    从以前出土的不少匈奴刀剑的形制酷似汉式的情形来看,不仅匈奴人的铁器文化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估计当时匈奴控制地区内的铁匠大多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汉族匠人,被匈奴人劫掠去的。

    要是匈奴人手都有这样档次的径路刀,战争估计还得打个几百年都不一定——这样的宝刀匈奴人也很少,甚至是极少、稀有!

    钢材获得不易,那会西域地区的钢铁来源多半是波斯和古印度地区,我们那时候虽然有非常先进的炼铁技术,已经能制造纯铁,这在其他国家都做不到。

    但是那会华夏中原地区还没有炼制高碳钢的技术,一般就是用铸铁和熟铁混合炼制中碳钢,在少数几件武器强度的比拼上还真不如匈奴人的宝刀。

    匈奴人宝刀用的钢材不是他们自产,靠的是极少量的西域产精钢。

    从公元前6至5世纪开始,古印度西北角的海得拉巴地区,对了,那边现在属于巴基斯坦。

    当时海得拉巴的冶炼工人将多道工序精选后磨成粉末状的黑锰矿、竹炭和一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内部矿粉熔化后渣滓形成一团金属。

    然后将这团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金属块,这就成了乌兹钢。

    我们华夏黑锰矿好像不多,所以好像一直以来都没这种土办法炼钢技术出现,还好咱们古代的炼钢技术先进,用能大批量生产的实用中碳钢淹死了只能少量获得乌兹钢的匈奴人。

    咱们普通钢好打赢战争这话虽然有点片面,还要加上综合国力和人力、人心这些问题,不过还是有点像当初苏联的坦克集群先淹死了希特勒,后来这几十年还压得北约和我们压力山大差不多的道理。”

    说着农博升将宝刀的刀面侧过来,又道:“你们看这刀面上的花纹,就像夜空中的繁星,这种效果是因为这些花纹根本就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

    亮的这些叫雪明炭铁,硬度比玻璃还高!

    暗的地方的这些结构是奥氏体和波氏体,叫波来铁,韧性非常大。

    在韧性极高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炭铁,乌兹钢的刀锋能磨得非常锋利、不易缺刃,刀身还不容易折断。

    还好乌兹钢制造费时费力,一块铁饼就得炼上两三个月,烧结的铁饼成功率又很低,不然当初的匈奴人要是能得到大批乌兹钢就麻烦了!

    对了阿楠,乌兹钢很不容易生锈的,这刀没烂透大概这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好像这地球上就没出土过2000年前的乌兹钢刀,你这运气爆棚了!”

    “匈奴人这边也没出土过?”

    张楠了解乌兹钢刀,因为之前他就有收藏,虽然没20个世纪前的货色,但也都是古董:17世纪后乌兹钢就不再出产,因为产地的铁矿挖绝了,仿制的那些只能算是“乌兹钢型高碳钢”。

    匈奴人喜欢厚葬,随身刀剑会陪葬,要是连古印度同波斯地区都没有出土2000年前的乌兹钢刀,那古代匈奴统治区也没有?

    农博升点点头,道:“没有,乌兹钢宝贵,我猜测匈奴贵族获得这种精钢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整体只用乌兹钢,应该是在锻造时添加进一部分,那就不正宗了,这刀的特性也会改变,烂上两千年也就不是个刀了。

    这只是一点,更重要的是匈奴贵族墓葬经过正规发掘的只有两个地方。

    苏联人在20年代发掘了诺音乌拉大墓,位置在蒙古靠近俄罗斯边界,很靠北,那边是有铁质刀剑出土,但不是乌兹钢,我差不多40年前见过,都烂得不成样子了。

    还有就是70年代在我们的内-蒙偶然发现过几座匈奴贵族墓,我也去参观过发掘出来的文物,不过那几座大墓都是等同中原战国时期,出土的金属器物基本上是青铜和黄金制品,铁器都几乎不见,同样没乌兹钢,或许那时候匈奴人还得不到这种西域钢材。”

    说着馆长同志又抬头扫视了一眼附近的荒原,“现代考古就这么些年,这一大片匈奴曾经统治过的地区不是草原就是荒漠,要么就是高山、森林,无人区都能占了一大半,早期的匈奴墓葬还不封不树,想找也找不到。

    苏联人发掘的那片在东北边大几百公里之外,我们这会在的这一大片是无人区,不用说几百年前,就算是二三十年前的牧民偶尔放牧会经过这边,看到了地表上的这些石头,谁会在意?

    干我们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