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九十八 五坛(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些东西什么时候埋下去的?”

    说话的是王德彪,还递了块新毛巾给张楠,大概是工地办公室里拿来的。

    天热,劳保用品这里少不了,正规公司嘛。

    有毛巾就好,干脆拖了上衣,毛巾过水绞了绞,得好好给自己擦擦。

    “那些孙小头基本上都很新,不大像是特殊时期埋的,有可能是抗战的时候。

    这一片我要是记得没错,这里的居民其实都是土改的时候搬进来的,之前是国民dang县政府的公房,造房子的时间不是特别早。

    更早之前的户主我好像听说过,似乎做烟酒生意的。

    小鬼子打进来之前不是有几次大轰炸嘛,可能全家给炸死了。银元埋得不深,当初时局不好,这埋下去,主人家估计就没命再把东西挖出来。

    解放前一般的地主很牛逼、银元金条很多吗?

    是可能多,但实际上单从家产与现金的比例上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地主是比不了另一种人群的,那就是开店的生意人。

    开门做生意的传统生意人,只要经营得力,当初很多都会存下大量的现金。说是法币施行后金银禁止流通,但随着法币的持续贬值,谁都知道银元金条才是保值的硬通货,很多交易还是会以银元结算。

    更不用说民国时有段时间是烟酒专营,都要特别批准的烟牌、酒牌,有能力经营这行的都是有能耐的,做个十几二十年生意、一两代人,能存下上万枚的银元不稀奇。

    乡下小镇里做南货日杂生意的家庭,土改时被定为“小手工业者”,最后留下三五千枚银元给后代的人家张楠都见过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