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装文艺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 女装是文化遗产(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做官的时候,很多生员“口脂面药”,就是嘴上要抹上胭脂、脸上要打粉底,还要“俱红丝束发”,就是用红色的丝巾把长发系起来。再配上前面说的花衣服,基本都是女孩儿打扮了。这帮人既不是街头浪子,也不是闲的没事的公子哥,而是在准备科举考试的学子,竟然也穿成这样。李乐很感慨的作了一首打油诗:‘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不仅男人穿女装,女性也开始流行穿男装,还流行过穿道袍的,总之就是彻底混穿了。一个安徽文人萧雍在其著述《赤山会约》里面感慨说:‘女戴男冠,男穿女裙,阴阳反背,不祥之甚!’”

    “再发展到下一步,就是不仅青年男子,那些原本该一本正经的四五十岁的老男人们也跟着花哨起来。到最后,最严肃刻板的国家高级官员,上班穿朝服,回到家也要换上鲜艳明媚的衣服美一把。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内阁首辅张居正,穿衣服极其讲究,喜欢以纯白色的丝绸为底,绣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冰纨霞绮……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吃一顿饭就要换一身衣服,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不仅衣服穿的鲜艳夺目,身上还要抹香脂——当时没有香水,抹香脂可以达到跟喷香水差不多的效果——这可是帝国宰相啊!”

    “一个社会的浮华程度,从着装上来看,大体可能分成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家都很穷,不注意打扮;第二阶段是富贵人家的女人开始打扮得花枝招展;第三阶段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儿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第四阶段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开始打扮得花枝招展,第五阶段是普通人家的男孩也打扮得花枝招展,最后就是老男人、高级官员等等原本应该是最刻板最严肃的那帮人,也打扮得花枝招展。”

    “经过长达两百年的太平盛世,明朝后期已经发展到了第六阶段,也是最高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前是第一阶段,开放后三十年是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现在则处在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度的时期:很多男孩开始喜欢学习女孩子一样化妆打扮了,“小鲜肉”这种词开始流行,但是还没有形成风气。”

    “英国、日本这种‘腐国’基本处在第五阶段,年轻男子打扮妖艳成了时尚;某些英联邦国家和北欧国家,长期和平稳定,上至达官贵人下到人民群众,天天都闲的没事干,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国家高级官员里面也充满了同性恋、奇装异服爱好者、年轻英俊富有的小鲜肉等等,政治圈都快赶上娱乐圈了,那就比明朝末年更甚了。”

    “卧槽,佩服!佩服!向女装大佬低头!”周奕这一顿侃侃而谈,把孙青桐和楼潇潇都给彻底说蒙蔽了,听着就像讲故事一样,却还引经据典,理论一套一套的。

    ps:以上关于女装这些观点主要来自魏天辉的论文《明朝中后期奢侈风气研究》,我也是看了以后大有感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