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升职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预备仓(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2章 预备仓

    “我不认识什么陶县丞,更不认识什么董主薄,这些人我都不认识!”

    虽然雷初阳一口否认,但是看他脸上的神情,大家都明白柳鹏说得一点都没错。

    柳鹏也是笑了:“要不要我再介绍几位府里县里的老爷给你认识,相信你都不认识。”

    雷初阳当即明白过来,他连忙摇头:“柳少千万别说,柳少您千万别再说了,那是真要出人命了!”

    事实上柳鹏只知道陶县丞和董主薄这两个名字,但是现在沈文林却自己明白了什么,他扑通一声也给柳鹏跪下了:“柳少,咱也求您别说了,我家里还有七十老母,刚怀了二胎的老婆,八岁的孩子啊!”

    沈文林已经不敢听下去了,再听下去柳鹏不杀人灭口,有心人也不会留他的活口。

    看到大家这么配合,柳鹏自己朝着雷初阳问道:“既然我不说,那你自己来说说这案子吧。”

    柳鹏突然明白了什么,他笑着说道:“我想预备仓是免不了吧?”

    预备仓就是历朝历代的常平仓,丰年低价收粮保证粮价,灾年低价出粮救济灾民回笼资金,但是这一体制在万历四十三、四年的山东大旱完全失效,预备库既无粮可放,甚至连少量现钱都弄不到。

    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学家在总结这一问题,认为山东晚明预备仓已经是积重难返,本来就是钱谷两空。

    到了万历三十五年,中枢又决定大兴河工,因为无钱无粮,于是决定借用山东预备仓的钱粮,为此把山东各府县预备仓仅存的家底都抽个干干净净,最后造成大灾来临搜刮仓底也只能找出百八十斤带着石土的多年霉粮。

    但是现在柳鹏却觉得预备仓的问题或者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至少他能在雷初阳这个例子找出更多漏洞。

    毕竟万历三十五年距离万历四十三、四年足足有年时间,预备仓不至于到万历四十三年仍旧是空空如也。

    雷初阳则是连连摇摇头道:“柳少,我虽然做过预备仓的,那只是偶尔经手一两回,都是有借有还!预备仓的问题太大,小人担不起啊!”

    他为了把自己摘出来,当即把自己的底细透露了大半。

    原本他是个标准的掮客,只是经手的买卖却是不是普通的商品往来。

    正如大家猜测得那样,到了万历朝,大明已经开国两百多年,自然就有无数外人不曾注意却烂到家的细节,这山东府县的仓库就是典型。

    哪怕是最负责最清廉的官员,手底下的仓库也不会盘盈,只会盘亏,差距只是盘亏的程度而已。

    有些时候是交接的时候收获的一份人情与好处,有些时候是前任挖下的大坑,有些时候兄弟们想发笔小财,有些时候是自己想发大财,有些时候是上官们想发财强行进来捞一份,有些时候是什么时候谁亏空的都搞不清楚。

    不管怎么样,亏空都是一件必须遮掩而且必须应付过去的事情,特别是上级前来视察的时候,那更是一点差错都不能出,否则不但前程尽毁,而且还要丢了官职、吃牢饭甚至丢了性命。

    但是不管怎么样绞尽脑汁,大家仓库里的亏空越来越大,大得吓死人的程度,大家再怎么想办法,也不过杯水车薪而已,但这个情况下,雷初阳横空出世。

    正如沈滨所估算的那样,雷初阳是陕西人,他曾经有个亲戚在登州府当过仓副使,虽然是个杂官,但大河有水小河满,雷初阳的日子过得也蛮滋润。

    可是好景不长,他那个亲戚只顾自己捞,不肯带上官一起发财,结果只能一不小心吃了牢饭,雷初阳也以为自己好日子到头了,却发现亲戚给他留下的人脉还在,自己还能做点小买卖。

    最初是小买卖,但是雷初阳很快发现小买卖不赚钱,没了亲戚照顾有时候还要亏钱,所以很快他就往歪门邪道走。

    他亲戚当过仓副使,登州府的仓库他闭着眼睛都能走一遍,而且由于业务关系,莱州府、登州卫的各种库房他也接触过几回。

    既然有人脉有门路,各级主管整天都在担心上官视察、盘点的问题,他就专业负责牵线搭桥相互抱团相互取暖。

    哪里缺了羊毛,他就找黄县的仓库里借几千斤羊毛出去,福山县临时需要三千张牛皮,他从登州卫借两千张牛皮过去应付。

    到了后来,登州府各级库房的盘亏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做做大,不管是粮食、衣装、皮毛还是各色土特产,只要你肯付出足够的代价,他都有办法帮你腾挪周转过来,应付上官检查绝无半点问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