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升职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4章为中国去一大敌(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柳鹏说的是万历四十三、四年的一件旧事,当时山东发生“亘古未遇”的大饥,北直隶也同时发生了大规模旱灾,百万齐鲁生民迫于生计只有涌入徐淮地区一条路可走。

    徐淮地区本来就是多灾之地,大量山东饥民涌入导致土客矛盾极度紧张,以至“淮市弓刀购尽”,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土客械斗。

    而当时身为淮徐兵备参议的袁应泰在饥民大量聚集的情况下,毅然动支当时官仓中的存粮,“发金十万二千、稻六万四千余石、米万石”,又“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不但饥民聚集地区设立粥厂赈济,甚至还在山东与南直隶边境地区设粥厂百处以待南下灾民。

    同时,袁应泰还推行以工代赈,修城滩池,建设公共设施,解决了一大批饥民的吃饭问题,正是因为袁应泰的善举才救活了至少数十万山东饥民。

    但是袁应泰也只能是一个“好官”,这种排除地域观念,动用本地存粮赈济外地饥民的行动必然会激起当地民众尤其是缙绅的反对,何况徐淮地区本来就是多灾之地,袁应泰等于是把徐淮地区的多年积蓄用得一干二净,下次徐淮本地一旦遇到大灾就无法应付。

    按照大明体制,官仓存粮本地发生饥荒尚不得擅动,袁应泰动用如此巨额的金钱与粮食救济外省饥民,而且有借无还,势必引起本地士绅的不满,不久,袁应泰就以“擅移官廪”的罪名而被弹劾落职。

    虽然柳鹏与钟羽正都不认为袁应泰当时的处置作错了什么,甚至还认为袁应泰此举利国利民功德无量德泽万世,但是在大明朝的体制下,袁应泰非但每一个处置都是错,而且他这种宅心仁厚的书生实在不能专任方面。

    钟羽正也长叹了一口气:“袁应泰可惜了,他是盛世良相,可惜现在却是身处乱世,熊廷弼也可惜!”

    一想到辽东局面因为袁应泰的到任而有可能彻底糜烂,钟羽正不由长叹起来了,而柳鹏却是笑了起来:“钟老,你看得恐怕还没有我家的小娘子长远啊,要不要听听我家小娘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