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还是和核裂变的问题。因为在太空中,稳定核聚变和核爆炸带来的反冲总量并没有本质区别。
利用稳定可控的“核爆炸”来推动宇宙飞船,这种推进系统被iea核动力研究院称为【核脉冲推进系统】。
【核脉冲推进系统】在理论上,就像天体物理研究院瓦特院长粗糙的比喻一样,“我们要在宇宙飞船的屁股后面像点燃中国鞭炮一样,接连不断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核爆炸。”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却必须依靠极为细腻的技术手段,其复杂程度根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iea核动力研究院设计的【核脉冲推进系统】里,动力系统中装载的核燃料被精度细化为极大数量的微当量核燃料单元,然后按照矩阵方式组合,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根据需求逐一在飞船尾部的推进盘中释放引爆,以产生持续强大的推进能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又粗暴,但是对宇宙飞船的加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而且对核反应可控程度的要求也相对低了很多。
此外,iea航空航天研究院还专门在核动力推进系统与宇宙飞船操控中心之间设计了可靠的隔离装置,虽然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宇宙飞船的重量,但是却能够很好的确保宇航员不会受到来自【核脉冲推进系统】的辐射以及高热的影响。
iea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发射场上。
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完起飞前最后的检查和操作之后,随即便迅速地撤离了发射现场。
第一个将被送上地球轨道的是同时搭载了传统推进系统及最新核动力系统的新一代星舰宇宙飞船。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除了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的驾驶员基努里维斯以外(火星居住舱将在无驾驶员的情况下送到地球轨道),其他所有参与本次火星探索行动的宇航员和科学家都已经依次进入星舰宇宙飞船。
原晧宸等人已经按照训练时要求的姿势做好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老天,第一次去太空,还真是有点小激动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