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容易粘在一起,甚至还可能以异常结合的方式重新组合,从而导致细胞的老化。由于dna复制方法的特定形式,使它无法将染色体最顶端部分复制出来,因此复制品比起模版来要略微短些。
这在细胞的早起分裂过程中,通常都不会引起什么问题。但是,以后细胞每经历一次分裂,这些假dna的长链就会失去一小片段,约50碱基对左右。当这些保护性碱基全部失去后,细胞就会发生严重的功能紊乱,最终趋向于死亡。该理论认为,这就是每种细胞都有一定寿命界限的原因。
那么癌细胞和生殖细胞(精子、卵子)为什么会不受分裂次数限制而“永生”呢?
端粒学说认为,癌细胞和生殖细胞内,能够产生出一种酶,名叫端粒酶。这种端粒酶能修复细胞分裂时发生在染色体端部的某种损伤,使伤口得以弥合,每次分裂之后,都能重建端粒,因此避免了细胞老化的趋势,并得以“永生”。
“你对端粒的比喻十分恰当,但是,生物学角度还有许多问题无法用端粒学说解释。所以,端粒的长度缩短是否为衰老的原因,我们还在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明奇博士补充道。
“希望你们能够尽快攻克衰老的难题,让人类的寿命能够大幅的提升。”原晧宸微笑着回答。
“我也希望能够尽快攻克这些难题,不然我的生命也快要走到尽头了!霍霍霍~”
明奇博士虽然说着死亡的话题,但是面上却看不出些许的忧虑,想必也是个看惯死生的豁达之人。
“衰老不是被dna编程的结果,而是dna编程失败的结果。生命系统的稳定性会不断受到广泛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并在这些情况下慢慢崩溃。除非我们积极去维护它,不断的努力维持平衡,但总有更重要的生存竞争需要面对。生命会被时间削弱,被命运消磨,但我们始终坚持探索,奋斗不屈服!”
“受教了!十分感谢!”
原晧宸诚恳地向明奇博士说道。
“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