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 工业革命(求月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生产效率,更是促进了工厂的诞生,直接导致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出现,可以说,自动纺纱机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质变。

    就像现在的江北一样,已经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真正的工厂。尽管这些工厂和后市相比,更像是作坊。但毕竟这是工业的开始。

    但是仅仅只有纺纱机还不行,毕竟,随着扬州、江阴以及安庆等纱厂的建议,市场上的棉纱供应将会趋于饱和,如果不能够消化骤然增加的棉纱,那么势必会出现工业革命中最为荒诞的一幕——捣毁机器。

    另一个时空中,工业革命之初,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行为,开始是因为手工纺纱工人害怕机器夺走工作,后来则因为棉纱过剩导致的棉纱滞销。珍妮机之所以成为象征,是因为它推动了一系列行业发明。仅仅只有纺纱机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发明一系列的纺织机械,建立纺织工厂,进而推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个连锁反应。

    而第一步要做的是制作飞梭织布机。飞梭织布机结构简单,却可以几倍地提高织布效率,当然是朱明忠发展纺织工业的首选。同样也是推进这个工业链的必须。

    穿越前,虽说朱明忠并没有接触过纺织机械,但是作为一个工科生,对于纺织机械也有一定的了解,对飞梭的构造多少总了解一些。而有时候,这么一点了解,就足够把发明的时间提前数十年,毕竟,他不需要像历史上飞梭的发明者一样,用数年的时间,去获得的那些灵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那些历史上的发明家们已经把灵感告诉了他。

    不过尽管了解飞棱的构造,他仍然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设计出了飞梭织布机,毕竟灵感归灵感,设计归设计。而为了研制出飞梭织布机,经略使衙署的后衙甚至多出了几台老式的织布机,正是通过对老式织布机的研究,他才成功的发明了飞梭织布机。

    其实飞梭织布机并不复杂,飞梭织布机的关键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他在织机两边安装了飞梭箱,通过一个木制长木板,也就是轨道相连,每一个梭盒内部有一根水平的金属杆或是锭子,有一个皮带传感器或是皮结自行随着锭子滑动,每一个皮结上系着一根松松的绳子,这些绳子又由一根棍子或是清棉棒连载织机中央,而织工正是通过这根棍子或是清棉棒掌控着一切,织工只需要一只手就能使皮结滑动,带动梭子,而飞梭在轨道上自由穿梭,使得纬纱快速穿过经纱,这样,即使再宽阔的布匹,也仅需要一个织工就可以完成。

    只不过朱明忠所发明的并不仅仅只是飞梭,而是比其更为先进的水力织布机,相比于旧式的织布机,水力飞梭织布机不仅好用,而且效率非常高。

    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完全颠覆了这一个时空的纺织机械发展史,现在他所发明的这些纺织机械。远远比历史上同类的纺织机械更为先进。

    就像他所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实际上更类似于经过不断改进的螺机,既可以纺细纱,同样也可以纺粗纱。至于这台织布机,它是飞梭织布机,但同样也是水力织布机,它是以水力作为动力,而不像另一个时空中的飞梭织布机一样,使用人力作为动力。

    置身于纱厂新建的织布车间之中,看着十几名正织布的女工,这些织布机发出“唧唧唧”的声音,总会让人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木兰诗。看着那被织出的宽幅的布匹,朱明忠的脸上带着笑容,这种宽幅的布匹,正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动力。

    正是它的出现,增加了对棉纱的需求,然后带动了珍妮机的发明,随后因为水力使用限制,直接导致了蒸汽机等机械被发明出来,最终,所有的一切汇聚成了四个字“工业革命”。

    现在,工业革命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已经基本在江北构成了一个基础,剩下的只是时间,需要时间去酝酿一切。随着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进和使用,与此有关的工序也不断革新和机械化。如净棉机、梳棉机、整染机等,都先后发明和广泛使用这样,棉纺织工业整个系统都实现了机械化。

    工业革命的过程是发明促进发明,各工业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工作机到发动机,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最后形成一个机器生产的完整体系。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起到19世纪中叶止,大致用了一百年的时间。

    “现在清江纺织厂,一共雇佣工人1240名,可以说,除了兵工厂、船厂之外,它已经是整个江北最大的工场,而随着织布分厂的建成,到时候,纺织厂的工人数量将会超过2000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