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0章 影响(求支持,求月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姓说方言,朱明忠可谓是深有体会,甚至许多火车站的员工,也只能说方言,否则就无法与当地百姓沟通,反观在这里,许多人都说着发音有些生硬的官话。

    “嘿,先生,不是我吹牛,不少内地人根本就不会说官话,反倒是我们,上过社学的人,是都会说官话的,就像我说的官府,很多人都说和宫里说的没有区……”

    瞧见小二得意模样,朱明忠笑道。

    “想必你学官话的时候,肯定没少用功吧。”

    “用功,哎,先生不知道,在社学里读书的时候,如果不说官话,是要被罚抽戒尺,还要挂牌子罚站,我刚到社学的时候,手天天被打肿,天天罚站,后来罚着罚着就习惯了……”

    小二的回答,让朱和垊的神情变得有些异样,他没有想到,熟练的官话背后,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注意到儿子的异样,朱明忠点头说道。

    “哎,这么说,你当初学官话,是没少受罪吧。”

    “受罪?”

    摇摇头,小二说道。

    “也谈不上受罪,我们是明人,自然要说官话,要不然大王说什么我们听不懂,我们说什么大王听不懂,这样即便是官府说我们是明人,也没人把我们真的当成明人,客官,只顾得说话,忘记给您们要茶了,您们稍待,我这就去给你们把菜送来……”

    在小二离开包厢后,看着神情不太自然的儿子,朱明忠笑着问道。

    “怎么,感觉有些不舒服?”

    摇摇头,朱和垊反问道。

    “父亲,是不是,在这里,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如果不说官话,就要受到惩罚?”

    “嗯,大抵上应该都是这样……”

    朝窗外看去,朱明忠说道。

    “不过,这里应该更宽容一些,毕竟,这里的百姓千百年来一直受汉风影响,在习俗上与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在秦、周、桂等国,推行的教化更严厉一些,毕竟,必须要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让他们认同华夏,认同大明,而语言、文字的认同,又是所有一切的前提,只有通过文明上的认同,将来,这里的人民才会真正的融入大明。而这种文明上的融入,大概需要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说官话、习汉字、从汉俗,如此推行几十年后,他们身上土民痕迹就会完全消失,就会变得与明人无异,到那时,就不分华夷,所有人都融合为一体,而这种认同基础就是语言、文明,对于诸夏各封国的国主而言,他们以少统多,想要做稳天下,就必须加强文化上的认同,在文化上强制认同的同时,通过联姻开成血统上的融合,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属于他们的国体,甚至文明……”

    看着窗外熙攘的行人,朱明忠知道这种融合才是未来,是人类的文明的未来。

    事实上,这样的融合并不仅仅发生在诸夏,在北方同样也在实施,对蒙古人的融合,是通过商人、驻军娶纳蒙古女子的方式推行,在朝鲜是通过的设立社学的方式,至于东北等地的生女真则是采用一种相对强势的方式,至于西南山民,则是采用相对温和的手段。现在的融合是一个被人为加速的过程。看似温文尔雅,可是实际上,却又是强制的、不容抗拒的,不过即便是如此,手段也比历史上的蒙古人更为温和。

    “属于他们的国体和文明?”

    朱和垊的眉头微微一扬?神情中带着不解。

    “是啊,诸夏虽然是大明分封的封国,受大明文明的影响,但是因为自身环境以及土民性情的不同,他们最终会发展出属于自己文化,正所谓“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诸夏的文明虽然受大明影响,但是,他们的百姓,大抵上都是土人,就像……”

    指着窗外的路人,朱明忠看着儿子笑问道,

    “你看,他们与内地百姓有什么区别?”

    “与内地百姓有什么区别?”

    看着窗外的路人,表面上看来,确实与内地百姓无异,但仔细观察一会,朱和垊还是找到了一些不同。

    “似乎衣裳与内地有所不同,尤其是女子的衣服,似乎、似乎大都是广领……”

    “诸夏女子多着广领,犹近唐宋风……”

    朱明忠笑道。

    “其实,从汉代起,汉家女子的衣裳大抵上都是以广领为主,唐代更甚,宋代服饰沿袭唐代,所流行的也是身前半露的广领服饰,高交领服饰是金人带入中原的。宋灭亡以后,汉衣受金蒙女装影响才告别的低领。封建诸夏于南洋,南洋四季皆夏,所以,适合北方苦寒天气的高交领女装不为百姓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