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态度,所以只要江东军把东西送来了,那就比什么都好,不是吗。至少在他看来,那有
总比没有强。而孙策妥协,自然也是比没妥协强。他给己方面子,是比不给己方的面子强。而曹仁他都明白,孙策不是给自己曹子孝的面子,是给己方整个兖州军的面子,是给自己主公面子,就是这样儿。周瑜离开了兖州军大营,曹仁倒是没给他送出大营,可却是给他送出了大帐。对他来说,周瑜也算是难得来自己大营一回,确实,就算是鲁肃,都比他来得多。
不过其人来这儿,那么肯定就是有事儿,所以……有了兖州军工匠的帮忙,两日,更准确来说,其实就是一日多的时间,这二十具喷火的器械,就都完成了。这个也不得不说,孙策终究是江东之主,所以他带过来的工匠,可是不少,而且手艺那都没说的。你可以说他们在没有图的时候,制造不出那些东西来,可有了图,那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至于说曹仁,他
虽说不是兖州军的主公,但是怎么说呢,曹操是比较看重这个工匠的,或者说他是更看重工匠所打造出来的东西,因此,他是强硬规定,每次出战的人马,都必须要带多少多少的工匠,一起出战。说实话,他并不觉得很多时候都会用到那些人,但是正所谓是“书到用时方
恨少”,这人其实也都差不多了。当你发现要用到工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怎么带的人这么少,所以每次兖州军出战,都是带着有数的工匠出去,不管有用没用,反正带是一定要带上的。不过还别说,曹操这个做法,是很对的,也是挺好,别的不说,就说如今在江夏
这儿,这作用不都显现出来了?可以说孙策因为他是主公,所以所带的工匠,那是绝对不会少就是了。可曹仁呢,他不是过曹操手下一员大将而已,但是他所带的工匠,和江东一比,也没比他们少多少,所以这个就不得不说,是曹操的重视了,当然了,这也是兖州军的实力,要不然的话,哪怕是换成刘备汉军,他都未必能一次带这么多的工匠。因此,这从另一方面,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