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余的新式火炮摆在训练场上,李植看了看炮身,问道:“这炮是怎么实现后装的?”
曹余弯腰下来指着炮管的后部,说道:“王爷你看,炮管的后部是开放的,整个炮管的洞口是裸露出来的。我们的士兵如果要装弹,只需要将炮弹和腰包从炮管的尾部装入大炮底部即可。”
李植看了看那圆洞洞的炮尾,点了点头,问道:“那你们怎么实现火炮的闭合呢?”
曹余从地上提起一个看上去颇复杂的铁柄状卡栓,和李植说道:“王爷你看,我们就是用这个卡栓插入炮尾侧面的这个洞口实现闭气的。”
李植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卡栓。
那个卡栓是铜质的,并不是规则的长方形,而是呈不规则的梯形。卡栓插入炮尾的正面是和炮孔完全垂直成九十度的,但是卡栓的背面则有一定的角度。
“王爷你看!”
曹余将卡栓往炮底侧面的一个洞口插了进去。插进去以后一旋转,卡栓的卡尺就卡在洞口的内部了。然后他开始转动卡栓上面的大转柄,将卡栓的主体部分和卡栓的卡尺分离,将卡栓主体往洞口的深处压迫。
由于卡栓主体的背面是倾斜的,卡栓主体越往洞口内部压迫,背面就会和洞口内壁之间产生越大的压力,将卡栓的正面紧紧压在炮管的底部。
这样一来,炮管的后部就被卡栓密封起来了。
铜是一种具有相当弹性的金属。炮手转柄驱动内部的螺杆将卡栓往炮底压迫,虽然人力作用在转柄上的力气并不大,但是由杠杆原理转换,最后作用在卡栓上面的力量就非常巨大了,足以将卡栓牢牢地压在炮管底部。
而这种密封方法下,大炮开火时候作用在卡栓上面的力量并不会将卡栓喷出来。因为发射药的扩张力产生的力是直接往后面作用的,而卡栓是从侧面插入的,紧紧压进洞口,往后压的作用力和卡栓的进出方向是垂直的。
这种密封方式和十九世纪晚期的克虏伯后装炮密封方式是原理一样的。它比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