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御仙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这了(第三更)(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志之士,都想要成就大业。我秦宗权自视不比人差,凭什么要忍受周岌那个庸人,对我指手画脚?这回,我意举兵攻打许州,诛杀周岌,成为忠武之主,诸位意下如何?”

    “刺史言之有理!”

    “全凭刺史决断!”

    唯独一个长胡须的中年儒士,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

    “刺史要成就大业,你竟敢胡说八道?!”

    中年儒士叹息一声,看向秦宗权,徐徐道:“在下之意,刺史要成为节度使,或可一试。但周岌此人,不能杀,只能逐。周岌与安王有同袍之谊,刺史若是杀了他,必然惹怒安王!”

    秦宗权想了想:“好!就这么办!”

    凤翔府。

    宋文通出任凤翔节度使之后,就被正式赐名为李茂贞。

    得到李晔出兵河东的消息后,李茂贞也迅速召集幕僚,到政事堂议事。

    他的心腹幕僚王不器道:“眼下的大唐,神策军疲弱不堪,根本没什么战力,跟经历黄巢之战历练的藩镇军,根本无法相比。而且陛下自成都归朝后,还是老样子,无心政事。整个皇朝,说到底,也就是靠安王一个人撑着而已。但安王毕竟只是安王,又不是陛下,还真能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大势?”

    李茂贞看着王不器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王不器理所应当道:“安王毕竟在山东,无论他攻不攻李克用,军帅都应该扩充势力。凤翔军在黄巢之乱中,历经战火历练,精锐无数。如今关中四面,能跟军帅一较高下的藩镇,也只有河中的王重荣而已。值此良机,军帅应该锐意进取,攻略州县!一旦时机成熟,长安可是近在眼前!”

    李茂贞眼前一亮,不过嘴上却道:“我等身为臣子,怎能妄言什么长安。”随即他话锋一转,“不过凤翔四面,有很多州县,因为藩镇军桀骜,百姓生不如死,我理当为朝廷分忧。”

    “军帅英明!”

    李晔率军抵达黄河之畔,扎下大营,修建数座浮桥,准备让大军过河。魏博在黄河西面,平卢在黄河东面,进入魏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顺利渡河。

    这日,李晔正在大帐跟诸将议事,得报天平节度使的使者到了。

    天平节度使的地头与平卢相邻,在平卢与宣武之间,也是平卢军出击河东的左翼。

    李晔为了保障大军侧翼安全,自然要先确保太平军不生事。

    前太平军节度使薛能,还是被黄巢乱军所杀,也正是因为那件事,李晔才出镇平卢。

    李晔让诸将退下,令天平节度使的使者进帐。

    来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壮汉,身长七尺,满脸络腮胡,看着像个五大三粗的军汉。他进帐之后,一直微微仰着头,行礼的时候,也只是略微抱拳,态度很是倨傲,“卑职薛匡,见过安王。”

    言罢,薛匡就抬头望着帐顶,只等李晔说话,架子十足。

    李晔要天平军不生事,算得上是有求于人,使者架子大些,虽然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朝廷经过黄巢之乱后,威严损失殆尽,已经没有什么藩镇去敬畏,李晔这个安王,也不是人人都敬重的。

    李晔没多在意,微笑问道:“薛将军带了什么话来?”

    薛能战死,也算为国尽忠,他的儿子薛威便继承了节度使之位。所以薛家在天平军,势力庞大,可谓是根基稳固,旁人根本无法觊觎。

    薛匡哼了一声:“军帅说,平卢要进军河东,跟我们天平没有关系!”

    对这番说辞,李晔略感新奇,放下毛笔看着薛匡:“没有关系?”

    薛匡这回重重哼了一声,气势十足,这已经不是不畏惧李晔,是根本就没打算跟李晔好生说话,他鼻孔朝天道:“军帅说,天平军缺粮缺饷,要是安王愿意给些劳军之物,天平军虽有征战沙场之心,但也能安守城池!”

    李晔哦了一声。

    薛匡的意思很明确,要想天平军不生事,平卢军就得给钱收买。否则,天平军就有征战沙场之心,说不定会帮谁,闹出什么事来。

    看来薛匡态度之所以这么倨傲,是为了这个要求打底。

    “既然如此”李晔摸着下巴,寻思片刻,看了薛匡一眼,“那你就只能死在这了。”

    薛匡一惊,险些怀疑自己听错话,他终于肯看向李晔,“安王你”

    他的话说不完了。

    因为他已经跪倒在地上。

    一个练气术士,李晔根本无需动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