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5章 归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的是云内的稳定,不繁荣,却非常的稳定。

    稳定,其实就是这个乱世最为珍贵的东西,而时至今日,不用官府怎么宣扬,云内百姓便对李破感恩戴德,当年的小小动荡,早就被人遗忘在了角落里。

    李破在云内呆的非常舒服,他享受着这种万人拥戴的感觉,战事过后,所有的疲乏在这里都得到了缓解。

    他走在大街上,无数人会向他叩拜。

    云内无处不在的娱乐场所,也就是那些青楼楚馆间,到处都是传唱着他的美名,弄的李破自己都不太好意思了。

    于是,在冬天第一场雪来临之前,嘱咐了元朗和他的新妇,让他们好好看守家业,妥善看守散布于各处的战俘,将阿史那埃利佛和阿史那博羽的亲族都挑出来,聚集在一起。

    别让他们跑了,也别虐待他们,这也许将是和突厥讨价还价的筹码呢。

    于是,在寒风渐起的八月,李破带兵离开了云内,迤逦向马邑郡城而来。

    如果说在云内,李破算是被乡情所包围的话,那么在马邑郡城,以及南边的雁门,晋阳,他享受到的是便是威名所至,万众敬服的荣耀了。

    今年下半年的两场大仗,克陷晋阳,北上突厥,连败强敌,他的善战之名,随着大军南归,已是遍传并代两州。

    可以想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割据于并代两州的李定安这个名字,也必定光耀于世,让当世所谓的名将们,黯然失色。

    在和李破相峙之时,未战先就怯了三分。

    北击突厥的功勋,从来就都有这样的加成效果,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能拿突厥人开刀的上将,不是已经死了,就是已经七老八十。

    而隋末战乱以来,天下群雄并起,北方的英雄豪杰们,纷纷向突厥低头俯首,求取官职,只有李破,敢以云内孤军,不停在和突厥人纠缠,从没有低头的意思。

    而此战过后,将再没有人敢去怀疑云内李定安抗击突厥的决心和战绩。

    十余万突厥战俘,就在那里摆着呢,无数的牛羊,被驱赶南来,放于云内,马邑,雁门,楼烦的牧场上。

    除了荣耀之外,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并代两州的粮价直接下挫,而粮价带动的是其他物价。

    一战之下,费了老大力气,收效也差强人意的头疼问题,一下便得到了解决。

    很多时候,战争这东西收获的都是暴利,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以发动战争为乐事了。

    在马邑郡城,李破没呆几天,王禄这个人,才干平平,治理一地,你找不出他多出彩的地方,大多都是上面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和楼烦苏亶比起来,他明显逊色的多。

    可这人却让李破很放心,屡经动乱的马邑,不需要什么能干的人再来折腾了,只要平平稳稳,就是大家的福气。

    只要北方突厥不来,王禄这个太守其实刚刚好。

    当然,这只是李破的看法,到底对不对,不用拭目以待,治下的百姓说了算。

    李破在马邑郡城之中,微服转了一天,把王禄等人吓的够呛,渐渐趋于饱暖的马邑人家,过的都还挺满意。

    当然,要想从大业十三年的伤痛中恢复过来,这点时间可不够。

    而且李破在马邑城中的名声,同样也很不错。

    实际上挺简单个事儿,自从李破主掌马邑之后,一年多的时光有点短暂,可粮食变得越来越充足,人心迅速就安稳了下来。

    北地的动乱,都是缺粮闹的。

    大隋不是亡在什么土地兼并,外敌入侵,权臣当道之类的事情上,其实就是亡在一个粮食上面。

    这在大隋各大粮仓,粮食堆积如山的情形之下,显然是一件充满了讽刺意味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这些年李破为了粮食,杀伐无算,时至今日,得到的回报就是,他治下的地方,粮食渐渐充盈了起来,人心也比其他地方安稳的多。

    幽州来的移民,在马邑郡城和神武过上了放牧的日子,西迁而来的怨气,正在消散之中。

    李破转了一圈,看到的,听到的都挺满意,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马邑城中的娘子军,这显然是马邑郡城一道比较靓丽的风景。

    当年把守城门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一个个鬼头鬼脑,给李破的印象非常不好,可现在,城门处都换成了女子,也好说话多了。

    只是武力值有点堪忧,可有人数的优势,让她们看上很威风。

    据说也没人敢招惹轻易她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