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二节 万人体育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白的,没听说他们觉得是什么凶色的。

    正式的图纸里这个大型主席台被去掉上面的柱廊。在临高批量建造这样的罗马柱实在有些困难。不过在建造时还是留出足够的宽度以便未来增添。整个建筑的高度也被提升到了18米。

    上面柱廊虽然不造,但是用来悬挂徽章的照壁墙还是出现在正式的图纸里。至于那些悬挂旗帜的照壁,梅晚决定暂时用木架来代替,每座木架高达12米,用来悬挂旗帜,当然得是风力比较小的时候才能实用,否则旗帜会象船帆一样被吹得鼓起来。

    考虑到这里的夏末秋初会有台风,所以这些木架被设计成可拆卸式,不用的时候可以拆卸下来储存在建筑的内部――虽然是夯土内构,但是其中也开辟了一些房间和通道。

    设计通过之后,梅晚开始着手施工。夯土结构的一个好处是工人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可以大规模的使用普通的力工。福建过来的客家人普遍有建造土楼的习惯,比较有经验。用这些人作为夯土的领工。再配合从公社和外来招募的农民,工程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最忙碌的时候,整个工地上有近一千名民工在工作。在各个采石场上也有超过两百人采石和切割石块。另有百多人在海边采集蛎壳烧石灰。

    为了争取进度,梅晚还动用了工程机械来协助,挖土、堆砌和简单的压实都使用机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收到石匠的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梅晚发现一些大型复杂的构建石匠加工不了。当地的石匠加工过的最大石料也不过是修桥用的石拱梁,而且也有好多年不做了。

    “要是有钢筋就好了,直接做混凝土预制件。”梅晚从堆料场回来,感到很遗憾。

    “现在钢材这么匮乏,冶金部门根本不愿意做钢筋。”燕雀志说。

    “用竹子做怎么样?”梅林说。他是个小小的施工员出身。在高人如云的临高建筑公司里自然只能充当底层工程技术人员。

    “竹筋混凝土?”梅晚想了下,他倒也的确听说过这种工艺,用竹子取代钢筋做预制件结构。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流行过一阵,大跃进的时候为了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在国内也搞过一阶段。

    “不行吧,竹子的屈服强度远不如钢材――”冰风赶紧说。他自己是搞钢架结构出身,这点歪门邪道当然听说过。但是长期被建筑业摈弃不用,显然是达不到使用的要求的。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梅晚想如果试验成功,那对建筑公司和穿越者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不用再浪费大量的木材制造梁柱和地板了。

    “老大,水泥预制件这种东西,一旦垮掉是要死人的。”冰风苦苦谏言,难道后世的豆腐渣工程还没闹够,又要上新时空来折腾了。

    “冰技术员啊,这个问题提高到总体的高度来看,一味的死抠过去时空的安全标准是行不通的。”梅林说。

    “什么?!安全标准还有现代过去之分?”冰风火冒三丈。

    梅晚劝阻道:“不要发火嘛,这是技术问题,大家商量着办就是了。”他转头问在一边画总体结构图的李潇侣。

    “这个呀,你们看好了。”李潇侣仔细的勾勒着图纸,“我是学规划和环境的,不懂建筑结构。”

    燕雀志在旁道:“老大,你要慎重啊,建筑这事情乃是百年大计,一旦出了事情要遗臭万年的。”

    梅林倒还是心平气和:“现在的问题是解决有还是没有的问题,对吧?执委会接下来要上马的工程很多,总用木板不是办法――临高也没那么多的木头,肯定要上预制板的。既然冶金部什么时候能出足够的钢筋还是未知数,我们试试看也不错的。成功的话了,下面的事情都好办了。”

    这番话打动了梅晚,这个诱惑太大了。他下了决心:

    “好吧,我们就来试试看,先从小型件做起来。”

    这临高建筑公司里的人多数都是建筑出身,对竹筋砼多少有些了解。竹筋作为钢筋的代用品从很早以前就是个有诱惑力的话题,毕竟竹子的生长期快,价格低廉,而且加工方便,能够运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但是竹筋始终没能取代钢筋,究其原因主要是抗拉强度不及钢筋,最好的竹筋材料也只相当于的钢筋的80%的水平,多数仅为50%。而且竹筋的弹性模量只具钢筋的十分之一。这个缺点相当的致命。而且竹筋砼还有腐蚀、虫蛀和砼料难以附着的问题,运用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寻找合适的竹筋,竹子种类极多,但是能做竹筋砼的竹子,基本上集中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